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南通 > 正文
点燃孩子的科学梦
2023-06-25 08:51:00  来源:江海晚报  

近日,曙光小学在部分低年级班级中引入了天枢机器人课程。随着全国科技活动周带来的热度,多种形式的科技体验式课程及实践活动在南通各校轮番开展。多所乡村小学聚焦课堂、整合资源、实战演练,走出一条“双减”背景下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探索之路。

16日下午,在曙光小学二年级无屏编程机器人体验课上,刘硕在老师的帮助下,几分钟内便用搭建好的伸缩夹子获取了指定物品,赢得周围同学的阵阵掌声。这是该校课后服务中的一幕。

曙光小学位于主城区边缘,85%以上为新市民子女。“我们在两个低年级班级开展试点,重点教学伸缩夹子、回力车、旋转木马等项目的合作搭建编程。”该校科技辅导员朱建鑫介绍,预计下学期面向低年级所有班级开设此类体验课程。

“乡村小学可以因校制宜,结合实际选择合适的项目,比如魔方、车模航模、机器人等。”崇川区教师发展中心科学研训员凌旭东从事青少年科学教育多年,他建议,“不论什么项目,都要鼓励学生去看、去摸、去操作。”

利用相对有限的实验设备,给学生创造动手的机会,如东县新店镇汤园小学进行了探索。在该校五年级的一节科学课上,老师让学生用废纸、胶带、木棍等材料,模拟制作仿真手臂。这节课上,学生们展现出极大的学习兴趣,实现了科学知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用好社会场馆

校内外资源双向奔赴

参观“光影探秘”主题展览,了解电影的成像原理;学习光的三原色,制作万花筒和多彩陀螺;在二楼机器人服务展区,摆动双臂模仿机器人跳舞……10日下午,虹桥三小的孩子们走进南通科技馆,畅游了奇妙的科技世界。

为解决部分学校科教资源不足的问题,近年来,南通新建并完善了一批科技馆、博物馆等优质校外场所。同时,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等也纷纷建立各类科学教育社会实践基地,极大丰富了校外科学教育资源。

本学期以来,海门区瑞祥小学全校师生走进海门科技馆,感受声、光、电、力等自然现象和现代科技的神奇;沿河桥小学牵手崇川区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南通科技职业学院,举办简易车模制作体验活动和趣味比赛;鹤涛小学学生走进南通市飞悦农场,认识现代农业种植技术……越来越多的乡村小学借助社会大课堂的东风,让学生走出校园,接触科学的多个领域。

凌旭东认为,在鼓励师生走出去的同时,学校也要将科技工作者请进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师资的不足。

举办科技比赛

黑板教学走向实战演练

每年5月的科技节,是如东县岔河镇岔北小学科学“发烧友”的大舞台。如废物利用,利用简易材料设计制作火箭、载人飞船等;观察盐、糖、沙子等放入水中如何变化的科学实验;团队协作设计滑轮轨道,比拼负载物品的重量大小……

“科学教育不能纸上谈兵,要让学生投入科学发明创造。”该校校长朱俊华表示。

此外,各类青少年科技比赛也给学生搭建了切磋技艺的平台,推动科学教育从“黑板教学”真正走向“实战演练”。记者查阅资料发现,在近期落幕的省市区级各类青少年科技创新比赛中,曙光小学、天生港小学、如皋市李渔小学等多所学校在不同领域拔得头筹。

“科技竞赛有助于学生填补知与行之间的缝隙,从比赛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凌旭东看来,比赛让学生理解吸收知识变得更简便,知识储备体系更完善,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口语及书面表达的能力、团队协作的能力等也都得到了锻炼。“建议搭建多元化科技创新教育平台,让崇尚科学、投身科技创新的氛围更浓厚。”

(记者高阳)

责编:朱剑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