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南通 > 正文
南通:收心有良方 开学不慌张
2025-02-13 10:03:00  来源:江海晚报  

晚上迟睡、早晨难起,做作业时注意力不集中,总想着看电视、玩游戏,无故发脾气、情绪低落……寒假画上了句号,新学期已经开始,这些“开学综合征”在你家孩子的身上出现了吗?

如何把孩子从散漫疲惫的状态里拉出来,收好心、加好油,顺利地从“假期模式”切换到“上学模式”?一起来听家长、老师、专家的感受和建议。

假期里,一年级学生小青(化名)爱上了手机游戏,每天总要玩一段时间。“当时想着反正是放假,就由着她去了。”家长徐女士坦言,临近开学,发现孩子还总是想着玩游戏,做作业也无精打采,“感觉有必要管一管了”。

“从正月初八我上班开始,就有意识地帮她调整作息,回归规律生活。”徐女士说,根据校园生活的时间表,鼓励孩子和平时上学一样起床、睡觉和学习。同时,限制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一开始直接把手机没收,禁止她玩游戏,可没想到孩子大吵大闹、十分反感;后来循序渐进,跟孩子商量好每天玩手机的时间,多提醒、多约束,孩子慢慢地就能自己安排好时间。另外,徐女士说,在孩子面前家长也要少玩手机、少看电视,为孩子树立起榜样。

四年级学生家长夏女士则把重点放在了和孩子一起检查作业、查漏补缺上。“各科寒假作业基本都能按时完成,但质量参差不齐。”夏女士说,认真完成的就及时表扬,如有草率应对或抄袭的情况,就当场指出、适当批评,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态度。同时,帮助孩子预习新学期的内容,初步了解新的知识,有效提升孩子课堂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老师:制订计划、积极社交

做事无计划,盲人骑瞎马。在市实验小学四年级班主任顾文蔚看来,新学期前一两周,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设定一些切实可行的目标,并制订相应的实施计划。

“比如这学期要阅读6—8本课外书籍,可以每天晚上坚持阅读半小时,每月写一篇读书笔记;又比如学期末想在数学成绩上取得进步,可以每天做20道口算题,每周整理一次错题。兴趣爱好培养方面,也可以每天练习15分钟投篮、每周弹奏三首乐曲等。有了明确的目标和详细的计划,学习就会更有方向和动力。”顾文蔚提醒,要保证目标不会超出孩子的能力界限,避免把学习或兴趣变成负担的情况。

针对“孩子在假期里与同学相处不多,开学后难免有些生疏”的现象,顾文蔚鼓励学生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如小组之间的合作学习、大扫除、运动会、文艺汇演等。“在活动当中,孩子们能够发现彼此的优点,感受团队的力量,更好地融入集体生活。”

如果条件允许,家长也可以充当孩子社交的“神助攻”,周末组织几场小型的研学活动,让孩子们凑到一块儿玩游戏、做手工,拉近彼此距离,找回昔日默契。

专家:避免误区、陪伴成长

从放松的假期进入紧张的学习,孩子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低落、焦虑、烦躁等表现,这是面对新学期压力的正常反应。海安市家长学校总校专职教师、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丁露提醒,帮助孩子收心的过程中要避免以下误区。

发泄情绪。“开学了,不能再赖床了”“该收收心了,手机交给我”“这学期要好好努力了”……如果家长总是说这些“正确的废话”,只会增加孩子对开学的抵触情绪。

缺乏定力。当孩子表现出“不想上学”的情绪,家长立刻炸毛甚至指责。其实,孩子往往只是寻求安慰和理解,而家长的这种反应会让孩子逐渐关闭沟通的心门。

逃避责任。有些家长认为,教孩子是老师和学校的事情。事实上,家长的陪伴、监督和潜移默化的榜样作用,对孩子同样至关重要。

丁露建议,家长和老师们要练就一双“火眼金睛”,敏锐捕捉孩子的情绪波动和外在变化。发现问题后,别急着批评指责,拉着孩子坐下来好好聊聊,保持相对的松弛感更有利于孩子收心返校。

此外,还可以教孩子一些实用的放松小窍门:轻轻闭上眼睛,慢慢吸气再缓缓呼气,把注意力聚焦在一呼一吸间,如此重复几次,紧绷的神经就能松快不少。还可以把心情写出来或者画下来,焦虑感也会随之减轻。

(记者高阳)

责编:朱剑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