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塘镇“马北村+马东村+许楼村片区”内绿化提升
苴镇街道何丫村+近海村片区
编者按: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深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改革。南通市交通运输局努力建设交通强国南通示范区,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南通新篇章”当好“开路先锋”。为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全市交通运输系统凝心聚力,奋勇争先,主动开展“片区化”建设,探索打造农村交通服务乡村振兴2.0,建成市域11个美丽农村路片区,率先打造“毗邻交通·花开幸福路”样板片区。
“片区化”是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的关键方法论。今年,如东紧跟南通步伐,贯彻落实市级印发的深化打造农村交通服务乡村振兴2.0工作方案要求,深入学习崇明岛“毗邻交通 花开幸福路”跨省际片区建设经验,围绕农村公路路域环境、安全保障、治理效能、服务能力,聚焦“片区化”打造,为如东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赋能。
规划引领,实施一区一策
立足资源特点,结合公共空间治理、人居环境整治等要求,如东谋划打造美丽农村路六大片区,分别是曹埠镇冯桥村+直港村片区、马塘镇马北村+马东村+许楼村片区、新店镇孙桥村+双虹桥村+新店社区片区、双甸镇德银村+丛家坝村片区、袁庄镇赵港村+竹园村片区、苴镇街道何丫村+近海村片区。
每个片区结合自身生态优势和区域发展规划等因地制宜制定实施方案,县级推动相关要素集聚,整合省、市补助资金和县级财政资金集中投放,预估整合资金2960万元,主要用于推动各大片区内开展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大中修、白改黑、绿化提升、安防精细化提升等项目。
路产协同,畅通经济血脉
以农村公路“片区化”拓宽乡村经济圈,如东将农村公路延伸至“片区内”特色农业基地,助力海产品冷链物流、优质稻米外运等。
2024年,全县已建成掘港街道融合园和城中街道丁杨村和如华村片区,共实施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和养护工程30公里,累计投入700多万元,惠及片区内家庭农场10余家。2025年,以双甸镇为例,计划对“德银村+丛家坝村片区”内德银线2.316公里进行提档升级,拓宽成5.5米的双车道,全线加铺6cm沥青,投入约450万元,服务沿线特色种植基地、粮食烘干中心,以带动农产品销售额持续增长,助力吸引现代农业项目落地。县级也将针对新增快递物流站点、公交线路等,适当向美丽农村路片区进行政策倾斜。
路旅联动,赋能全域旅游
2025年,如东文旅火热“出圈”,尤其春节期间,栟茶古镇、小洋口旅游度假区累计接待游客超60万人次,多次登上央视频道。交通部门将以“片区化”打造为契机,以“四好农村路”串联栟茶古镇、小洋口温泉度假区等旅游节点,谋划全域范围内的“一路一景”精品路线,打造片区内旅游示范点。
例如,2025年外农区计划以片区化打造为契机,放大“农村公路+旅游”效应,对片区内近海路局部修补后加铺沥青,双岸中心路拓宽至5.5米双车道,沿线绿化同步提升,对片区内所有农村公路开展路域环境整治,投资约200万元,让片区内农村公路蝶变升级,与片区内水上公园、游客服务中心、民宿等休闲农渔业旅游项目充分联动,让路途变旅途,让农村公路变风景路,服务“近海渔湾”旅游品牌。随着近海滩涂逐步成为摄影爱好者的打卡胜地,村集体收入稳步增长,今年预计村营收入达全县平均水平的2倍以上。
涓涓细流汇成海,点点纤尘积成山。如东将继续推进农村公路“片区化”打造,以路为媒,推动“农村公路+”多元融合,持续发力,久久为功,让乡村更美丽,让产业更兴旺,让旅游更火爆,为乡村振兴片区化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