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日,在南通市通州区金沙街道庄奂老人的家中,97岁高龄的他向记者展示了南通县政府于1946年颁发给抗日烈士庄凤林同志家属的光荣证。“这份编号为1号的光荣证是我家的传家宝。”
庄凤林出生于1922年,是庄奂的哥哥。1938年日寇侵占南通城时,年仅16岁的庄凤林便积极投身抗日救亡活动。1941年,他开始担任中共南通县委联络部驻金沙镇敌据点情报员,以开香店为掩护,收集敌情。他还利用唱京戏的机会,到伪旅部探听敌情,并多次帮助新四军购买军用物资送往根据地。
1941年初冬,庄凤林配合南通县警卫团绘制了金沙镇日伪军兵力布防图,为警卫团成功突袭金沙镇敌据点提供了关键情报。然而,1942年2月9日,庄凤林因叛徒出卖不幸被捕。面对敌人严刑逼供,他没有透露任何关于别的同志的信息,只是说:“新四军全是我的同志!”第二天,庄凤林英勇就义,年仅19岁。伪军将庄凤林的头颅悬挂在金沙的东中桥桥头示众。家人用两担皮棉将头颅赎回,偷偷将庄凤林的遗体掩埋。
“哥哥牺牲时,我还不满13岁,全家被伪军赶出家门四处流浪。在新四军的帮助下,我们一家才安定下来。”庄奂回忆,1949年金沙解放,他被选为西市街街长,白天在街道工作,夜晚背着枪放哨巡逻,协助保卫县政府的安全。1950年,庄奂经组织批准入党。他默默告慰胞兄,要以他为榜样,做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
入党后,庄奂先后在金沙区公所、县政府办公室、县委办公室等部门工作,和笔杆子结下了不解之缘。“我深知自己学历不高,便努力在干中学、在学中干。”因工作突出,他多次被评为优秀党员、南通市劳模。退休后,庄奂被县政府和一些单位聘请编审或主编史志,共编审史志800多万字,主编《南通县志》等史志18本400余万字,荣获江苏省史志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和南通市政府授予的老有所为金秋奖。
年过90后,庄奂仍笔耕不辍,先后刊发了40篇文章,其中既有涉及通州历史的研究文章,也有诗词类作品。他向记者展示了一篇庆祝抗战胜利的作品:日寇疯狂肆虐,同胞惨受折磨。国土沦丧遭践踏,遍野尸横血淌流,伤亡千万多。幸有红旂指引,全民奋起歼倭。八路铁军齐亮剑,驱逐豺狼回老窠,神州奏凯歌。
庄奂说,“我现在拥有的一切是党培育的结果。我还要继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尽我所能发挥余热、奉献余生。”
(记者 任溢斌 黄艳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