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在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全面贯彻落实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关部署要求,海安市洋蛮河街道品建村以文明实践“六大规定动作”为抓手,强化教育引导、注重实践养成,创新推出“初心号”红色列车,设置“邻里小站”,搭载全体村干部,通过理论宣讲、政策解读、红色歌曲同唱、健康义诊、民意征集等形式,结合基层党建工作、文明创建、乡村振兴,让村干部把身子“沉下去”、把意见“带上来”,真正实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往“心”里走、往“深”里走、往“实”里走。
畅“响”乡村振兴的号角
建成村级“红色大喇叭”,传播新动向、新思想、新气象,实现全村全覆盖,让老百姓足不出户就能够清楚的听到广播的内容,定点定时有内容。
组建一支“广播志愿者”队伍,定期传播党的声音。党史学习教育、“百姓名嘴”课堂、解读“中央一号文件”、文明城市创建专题学习、移风易俗主题宣讲、“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等专题广播每天都通过大喇叭送到群众身边,让大家更好的了解国家的政策宣传,有效促进党的声音进万家,传播文明和谐新风尚。
特别在疫情防控期间,“红色大喇叭”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村民们纷纷响应号召不出门,减少人员流动,助力疫情防控。
砌“实”奋进精神的堡垒
走“近”群众,走“进”民心。把文化大礼堂装进“初心号”红色列车车厢,道德、理论、社科“三堂融合”,有效发挥融办公议事、党员活动、教育培训、便民服务、文化娱乐等于一体的多功能推动力作用,帮助群众从思想上解惑、精神上解忧、文化上解渴、心理上解压,使村民在家门口就能“赋能增力”,不断砌“实”群众精神的堡垒,凝聚向心力量。
巧“织”群众干部的交心网
群众在哪里,“交心网”就延伸到哪里。品建村充分发挥网格化管理优势,建立“村干部+网格员+志愿者”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宣传动员工作机制,个性化印制便民服务名片。发挥“铁脚板”的精神,深入基层,与村民交心。
印制个性化便民服务联系卡,公开志愿者骨干联系方式,发放到村民家中,以便达到“你有求,我必应”的效果。
筑“圆”友爱互助的朋友圈
建立干群微信群,第一时间倾听到群众的声音,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互助朋友圈”既是群众的“传声筒”,也是党员干部的“收音机”,通过这个朋友圈儿将大家联系在一起,攻坚克难,友爱互助,实现党群关系零距离。
弘“扬”真勤善美的新风尚
品建村建好文明新风积分墙,从观念和习惯上培植新风美德,引导村民自愿自治,培育村民的主人翁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规则意识,通过五好文明家庭评选、善行义举榜公布、先进村民评定、最美庭院评选等方式,在全村范围内大力营造干净乡村,孝老爱亲、遵纪守法的文明氛围,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演“艺”美好生活的音符
以公共文化服务、新时代文明实践为主体,着力建设文化阵地,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日历,编制年度、月度文体活动安排表,精心策划组织节目展演、传统曲艺、农民乐一天等项目,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和文明需求,实现既传思想,又贴民心;既育文明,又接地气。品建村开展文体惠民活动30余场次,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深受群众欢迎,受到广泛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