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以来,西场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点紧扣党史学习教育的关键时期,按照“文明实践,志愿同行”的活动思路,在辖区范围内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我报到’”文明实践活动,创新创建方式、服务内容、考评方式,积极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形成了“村居吹哨 党员报到”良好志愿服务氛围,切实将党的创新理论、惠民政策送到百姓身边,引导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基础+整合,创新创建方式,凝聚文明实践真心。街道实践所主动顺应群众需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充分发挥企业、学校、医院等社会资源的配置、放大、倍增作用,最大限度地整合各类资源,拓展服务渠道,延伸服务触角,提高服务水平;最大限度地调动党员、干部和各方面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践所积极制定工作计划、班子成员分工村居联系、党员干部微心愿认领等,让党员志愿者亮身份、作表率、当先锋,生动展示共产党人的为民情怀,激发群众爱党爱国爱家乡的热情,凝聚志愿服务的真心。截止8月底,新吸收70多名党员干部参与志愿服务,在线注册志愿者达12622人,“三人行”“青学社”“八一”“晨光”等各类特色化志愿服务分队均常态化开展活动。
固定+创新,创新服务方式,增强文明实践信心。街道实践所坚持理念更新、方法创新、形式出新,依托现有的“8+N”志愿服务平台,积极打破壁垒、守正创新、整合资源,开展精细化、专业化、项目化的志愿服务。一是贴心式服务。通过常敲群众门、嘘寒问暖知需求的网格服务,引导党员干部践行为民服务的初心。“青学社”“友邻友聚 好邻好聚”“送讲党史暖耄耋”“爱凌村乡音党课”等项目,将200多场微聊会开在百姓身边;文创“一村一歌”,奏响乡村振兴交响曲,《和美西场》《亮丽丰产新模样》《大美爱凌好地方》等13首嘹亮村歌唱出百姓精气神。二是点单式服务。采取线上点单、接单,线下派单、评单的“线上+线下”点单服务方式,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组建“青年突击队”,开展特殊人员核酸入户采集、智慧门磁安装工作,争做健康“守门员”;开设四个“一”志愿服务套餐,即看一部红色电影、讲一个红色故事、读一部红色书籍、唱一支红色歌曲。三是落地式服务。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文明实践菜单,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助农增收惠民生”“党史学习万里千家”等活动,全年累计征集道路亮化、环境整治、改善民生等“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47件,已完成35件,施秦村新安装了43台太阳能路灯,覆盖距离约1.8公里,照亮90余户村民门前的道路,大大提高了村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指导+评议,创新推进方式,坚定文明实践恒心。街道实践所成立指导组,由街道主要负责人和志愿者骨干带队,通过实地查看、查阅台账、现场座谈等方式,就各党员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项目的志愿者招募、活动开展、制度建设等情况进行督查、评议。及时查缺补漏、优化细节、规范管理、完善提升;做到以群众需求为出发点,结合自身实际优势,精心打造志愿服务项目品牌,彰显党员志愿服务担当,让党史学习教育有历史厚度、思想深度、民生温度。“乡村振兴‘五彩梦’”志愿服务品牌,开展夕阳“爱·陪伴”“军民‘蓉和’一家亲”“托起乡娃艺术梦”等文明实践系列活动,用爱心和点滴力量助力乡村振兴。5月27日,由中共南通市委宣传部、南通市文明办主办的“凝聚志愿服务力量 致敬百年华诞”现场会在街道实践所举办,现场吸引了近千人参与活动。
下一步,西场街道将持续开展“志愿服务‘我报到’”文明实践活动,加快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擦亮“乡村振兴‘五彩梦’”志愿服务品牌,打通宣传群众、服务群众、教育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真正实现“党在我心中,我在百姓中”的美好愿景,切实让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