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有个“飞哥”,原名韩飞,是淮阴工学院的一名副教授。在“飞哥”的带领下,淮安有群大学生,每到暑期大家纷纷“再见”的时候,他们却怀揣梦想,为了一场特殊的重逢,跨越5000里,奔赴云南大理远山深处,陪伴这里的白族娃娃。11年自费接力坚守,淮安这群大学生用最美的青春模样诠释着心中最美的“再见”。
■融媒体记者 秦艳艳 通讯员 徐佳艳 韩莹
栀子飘香 书写校园“再见”
“再见也是期待下一次的重逢!”——这是韩飞在个人公众号《飞哥周记》专栏中写下的话。在他看来,六月的大学校园,栀子飘香,同学们即将踏上新征程。在这个离别时刻,韩飞和曾经参加过云南支教活动的同学们在一起,回忆彩云之南的鲜活支教片段,重温和白族娃娃的温暖历程。
2014年夏天,在韩飞的带领下,淮阴工学院“来自远山深处的力量”云南支教团第一次跨越5000里,来到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鹤庆县新屯镇新登小学,和这里的白族娃娃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和不舍的缘分。韩飞和支教大学生第一次在新登小学召开了“再见”主题班会。
“‘再见’也蕴含了‘再次相见’的味道,就是期待未来在另一所城市、大学或者别样的空间里,大家再次相遇。”这是韩飞对“再见”的理解。在支教大学生和白族娃娃心中,因为共同拥有了一段曾经相伴成长的时光,“再见”的重逢就显得尤为珍贵,于是彼此心中约定下次“再见”。约定许下,“来自远山深处的力量”云南支教团一届又一届的大学生用爱接力至今,每年暑假,他们都会如约来到云南深山处的这个学校,陪伴这里的白族娃娃。
火把炙热 用爱彼此成就
七八月份,在云南大理新登小学里,随处可见开得炙热如火的火把花,每年,来到这里支教的队员们都会在火把花下留影纪念,还会和这里的白族娃娃及村民一起,在当地传统“火把节”当天,点亮炙热的火把,载歌载舞。
支教,如一束火点亮一簇火、一道光照亮一片夜、一颗心温暖一群人。韩飞和一批批参与云南支教的大学生们,真诚地希望他们的暑期支教能够如炙热的“火把”一般,为当地的白族娃娃们带去一束看得见的心灵之光。
十年来,支教团和这里的白族娃娃每年都会举行“再见”主题班会,这也成了云南支教的一个特色项目。十年来,越来越多的白族娃娃从中汲取力量,小学毕业后继续读书的孩子多了,多位白族孩子考取了心仪的大学,有的成为老师再次回到当地任教,有的成为军人驻守祖国边疆……十年来,参加支教的一批批大学生,也在不断地成长中,有的获得了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有的获评江苏省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有的还获得校长奖章、五四奖章,有的参加了西部计划和江苏乡村振兴计划……“不管是怎样的选择,学生们都是对自己的一种承诺,一种态度。”十年来,陪伴云南支教团一路走来的韩飞说道。
“益”路生花 暑期云南再见
十年来,这支云南支教团以及自费运作的“来自远山深处的力量”公益项目,先后获得省、市及国家级等各类荣誉70余项。前不久,“来自远山深处的力量”云南支教团第十一季启动仪式举行,10余名大一、大二学生集结完毕,即将相约再出发。
从谋划每季支教主题,到支教期间具体活动内容筹备及实施,支教过程中的每项任务的协同分工……每季支教活动的诸多事宜,都是支教团队全体队员自行协作完成。今年的支教主题为“再出发,‘益’路生花”,包含了前十年的努力和新的十年的开始。支教团第十一季团长孙煜介绍,今年云南支教队员们将继续用“支教+非遗”持续构建第二课堂课程链,让“线上+线下”课程相结合模式成为白族娃娃看世界的望远镜。建立以白族娃娃翔宇读书室、一品梅读书室、海棠民族团结室、大鸾红色放映厅为主的“三室一厅”红色教育基地,讲述周恩来的童年成长故事,在白族娃娃心里厚植“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伟志向……今年暑期云南支教12项任务在本季全体支教队员心中规划酝酿着。
“我们赶赴远山深处,带着爱和温暖来到这里。我们愿意和你们一起学习、成长,用知识和智慧打开未来的大门。希望你们坚持梦想,努力学习,相信自己的力量。”这是孙煜和其他支教队员最想对那群白族娃娃说的心里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