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4月的淮安湿地正值鸟类迁徙繁殖高峰。为响应江苏省“爱鸟周”主题活动号召,增强青少年生态保护意识,日前,淮安湿地与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走进市实验小学课堂,开展“守护鸟类精灵 共建生态淮安”公益科普课。协会志愿者通过生动讲解、互动问答和真实故事分享,带领同学们深入认识淮安的野生鸟类资源,传递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课堂上,协会志愿者通过图文并茂的课件,向同学们详细展示淮安湿地作为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重要中转站的生态价值,并详细介绍了淮安的明星鸟种东方白鹳、震旦鸦雀、秃鹫等鸟类的特征与习性,并借助迁徙动画等多媒体形式以及标本展示、互动问答的方式,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候鸟迁徙的知识。“同学们,当你们发现受伤的候鸟时,知道该怎么做吗?”互动问答环节,同学们积极举手,一问一答间,同学们不仅学习到了爱鸟护鸟的实用知识,还掌握了科学救助野生动物的基本方法。
“淮安现有记录的野生鸟类达293余种,其中不乏国家级保护动物。它们不仅是生态系统的‘晴雨表’,更是我们城市的宝贵财富。”淮安湿地与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副会长余星翰表示,今年爱鸟周期间,协会将持续开展“科普进校园”系列活动,并计划在全市中小学建立“生态小卫士”实践基地,通过课程、展览、实践体验等形式,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扎根青少年心中,并将爱鸟护鸟的理念传播给更多人,从而守护候鸟迁徙的生命通道。■融媒体记者 王磊
通讯员 王亦予 徐玉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