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截至目前,我市今年新建或改建50公里健身步道、提档升级265个小区室外体育健身器材、安装27套二代智能健身路径、新建或改建镇(街道)级体育公园12个、新建或改建行政村(社区)健身房20个,体育惠民民生实事项目建设已投资3308万元。
无论是新建或改建的健身步道、小区室外体育健身器材,还是镇(街道)级体育公园、行政村(社区)健身房等,精准对接了群众的实际需求和诉求。这些设施的完善,不仅解决了全民健身的“热”和健身场地的“少”之间的矛盾,更让市民能够享受到舒适的近距离运动环境,真正实现了运动自由。
盘活“边角地”,让运动场地多起来。通过充分利用城市“边角地”和空地,加大健身步道和小公园(广场)建设力度,先后建成体育公园136个、健身步道2706个、小运动场753个,为市民提供了多元化的运动选择。这种创新性的做法,不仅有效利用了闲置土地资源,更让市民锻炼身体有了好去处。
探索“共享制”,让健身区域“活”起来。我市实施体育场地共享机制,推动学校体育场馆和社会体育场馆双向开放,目前全市已有478所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有效缓解健身需求与场馆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市民能够就近就便享受优质的体育服务。
搭建平台,让体育设施“慧”起来。通过科技赋能全民健身提档升级,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着手,回应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运动需求。无论是中华海棠园江苏首条AI智慧健身跑道的建设,还是“盐之悦动”智慧平台的搭建,让市民享受运动的同时,更感受到了科技带来的便捷和精准指导。这些智慧化的设施和服务,有效提升健身设施公共服务水平,将体育惠民措施真正落到实处。
我市在体育设施建设方面的努力和成果值得充分肯定。希望有关部门能够继续加大投入力度,不断完善体育设施布局和功能,为市民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体育服务,让全民健身成为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崔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