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盐城 > 东台 > 正文
江苏东台:疫情之下的教育“主播”
2020-03-26 08:34:00  来源:东台日报  作者:记者 陈美林 刘煜  

一台台式电脑备课、一台笔记本电脑直播、一部手机打开多个APP和小程序……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各学校延期开学,“停课不停学”让在线教育迅速走进学校和家庭。

尽管在变身“主播”的道路上状况不断、困难不少,但所有老师都在尝试,在为学生设计课程、在思考如何破局。为了确保教学效果,教师们使出浑身解数。

近日,记者走进其中几位教师家中,记录下疫情之下他们的“主播”身影。

“高教龄”教师的收获:技术不会,问学生

共享分享不了,怎么办?请教学生。

网络卡顿、黑屏,怎么办?请教同事。

这一个多月,对于55岁的初三教师姜巧兰来说,可谓收获颇多。

3月25日上午八点半,记者在姜巧兰家中采访时,她正在上第二节语文课,半个小时的时间里,提问学生、共享课件、语音讲述,直播课既流畅,又生动。

谁曾想到,在一个多月前,姜巧兰还差不多是个技术“小白”。“刚开始听到风声,说要上直播课时,我特别焦虑,是有畏难情绪的。”姜巧兰表示,自己平时只会简单的电脑、手机操作,而视频直播教学,如何进行直播软件操作、意外故障排查、突发状况应对,真有点不知所措。

可是,姜巧兰更相信,没有爬不过的山,只要肯学,一切都会迎刃而解。学校组织培训的日子里,她主动转换身份,成了一名“学生”,听讲解、做笔记,实践过程中不时发问。“我教初三,可不能因为我的技术问题,影响了孩子们上课。”姜巧兰如此激励自己。

终于,软件上手了。2月13日,姜巧兰第一次坐到了屏幕前,开始了人生第一次网络直播。从提醒学生进行网课准备到下课,姜巧兰的心一直悬着,每一次点击,都在祈祷,希望一切顺利。幸而,那一节课出奇地顺利。

刚开始的那段日子PPT无法播放、麦克风有电流声、延迟、卡顿等意外状况没少发生。一次,正上着课,突然网络卡起来,“老师,看不到课件!”“老师,没有声音!”……学生的声音嘈杂传来。会不会是家里网络信号不好?姜巧兰抱起平板电脑直奔同一个小区里妹妹家的阳台,可还是卡。怎么办?下午还有两节课呢!姜巧兰心急如焚,冷静下来,她想到手机里还有技术员的号码。于是,她立即联系了网络技术员,很快技术员上门,网络的问题解决了。

不过,这样的卡屏“大事”只出现了一次,授课过程中,偶尔出现的多是一些小问题,每每这个时候,姜巧兰第一个想到去请教的,就是自己的学生。“我的学生都很聪明的,他们对软件的操作比我溜多了。”姜巧兰笑言,很多次,就是在学生的指导下,她解决了一个又一个软件操作上的小问题。

这一个多月,姜巧兰深深体会到“新晋主播”不好当,除了技术,姜巧兰想得更多的则是如何为学生呈现最好最优质的教学效果。从前期备课、课程准备,到直播授课,责任与酸楚交织。为此,姜巧兰和年级组的同事一起,在备课时,就将以往碎片式的教学进行了集中、整合,精选课堂内容,突出重点、把握难点,抓住学生学习的“痛点”。这天,姜巧兰的语文课主要进行的就是古诗赏析,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到《山雨》,从课内到课外,古诗的意象、主旨,词语的释析、感悟,一如课堂循循善诱。因为讲课互动,亲切温和,课堂的气氛很是活跃。

活到老学到老,这样的“出道”当“主播”,对于姜巧兰来说,可谓是从教33年来的“首秀”,然而,她坦言,教学相长,她的教学人生也因为此,更加丰富、更加值得怀念。

中等专业学校老师的努力:理论要抓,实践也不放松

与义务教育中小学生一样,2月初,东台中等专业学校也迎来了开学第一课。不过对于专业学校老师来说,线上课堂的教学方式还是让他们有些犯愁。

“主要是因为专业学校很多都是技能教育,更加注重实操性,比如机械制图,线上不知道该怎么教。”2月1日,东台中等专业学校2019级数控班老师吴诚接到了网络教学的通知,着实让吴诚犯了难。“往常的课程基本都是在与学生的实践互动中完成的,而在线上课堂这种互动变得不易。”

尽管有种种困难,但让学生们上好课的心愿不曾变过。正式上课前,吴诚使出了“十八般武艺”:准备教案,优化课件、安装并熟悉“瞩目”等线上教学平台,尝试了腾讯课堂等多种教学软件,及时在QQ群、微信群分享课程资料,为教学工作做好充分准备,开播前,吴诚还进行了多次试播,改善录制画面、声音和环境,追求最佳直播效果。

“由于分类教学的需要和线上教学的推进,我们也一直在进行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教学改革,此前,我们尝试过网络教研视频录制,制作网课教案,这次的临危受命也算是第一次正式实战,敦促我们采取有效措施,借助高端平台实施线上教学。”吴诚介绍。另外,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的学习通已陆续推出了多门在线专业课程,基本能满足这次防疫期间的线上教学需要。

中午2点,伴随着“嘀嘀嘀”的上线声,专业学校师生正式开启了2020年春季学期的“线上之约”。“同学们,注意力集中看屏幕,看老师是怎样画螺纹的牙底圆的,重点是画四分之三,而不是画整圆……”化身为“主播”的吴诚使出浑身解数,尽力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课堂。

专业学校的课程之间往往相互关联,为了提升专业课程的完整性、实践性、体验性,吴诚和备课组的老师们给学生们提供了很多专业制图软件,让学生们通过课后练习增强实践能力,再整合学生的练习反馈,和学生们共同探讨,总结不足,提高专业技能。

随着连日来的教学实践,吴诚已经很好地通过理论和实践两手准备,加强与学生的互动。等疫情结束学生返校后,再深化理论知识学习,安排实践部分,提高这段特殊时期的教学效果。

高三老师的云模式:稳扎稳打 冲刺2020高考

3月25日早6:40,东台中学高三(1)班语文老师朱晓红依照惯例打开了瞩目APP,巡查完班里所有学生的到班情况和早读状态,退出了会议模式,开始了上午第三节课的备课。这已经是高三年级“网上开学”两个月来的常态了,同时,这也是高考倒计时第74天。

突如其来的疫情席卷全国,但高考依然是箭在弦上,时间紧迫、任务繁重。早在正月初五,高三年级各学科教研组提早开始了集体网络备课,积极研究更新在线教学方案,预录了部分课程通过学校平台和微信公众号推送,测试了“瞩目”“钉钉”等直播平台,正月十三日,经过了三天的设备调试、教员培训以及多次的试播后,2020届高三年级正式“网上复课”。

从早上6点40分到深夜12点,朱晓红和同是高三年级任课老师的丈夫周冬波组成了超长待机的“夫妻档”,作为班主任的周冬波要时刻关注课堂授课情况,保证网络正常;每日两节课余,组织班级任课老师进行在线备课、试讲,精进授课内容;夜幕降临,打开软件批改作业,经常奋战到十一二点,长久的紧盯屏幕让两人头昏眼花。

定期的考试、测验也按计划进行。在毕业班学生、老师、家长们共同努力下,目前已经进行了6次在线测验。学生把镜头对准试卷后开始做题。科任老师们通过网络平台“监考”,做完试卷后,家长们将试卷拍给老师,老师批改后,再通过平台讲评,反馈考试情况,多方努力,营造了一个全新的、不见面的模考环境。

让朱晓红感到欣慰的是,网络教学使学生的自觉性大有提升,很多同学在完成了规定的课业后,还能主动和老师连线,讨论当天的学习内容,请老师帮助查漏补缺。学生们还会通过公屏和她展开互动,发一些好玩的表情包,课堂氛围顿时轻松愉悦起来。

在朱晓红看来,开启“网络教学”是大有益处的,让全体教育工作者真正迈开了探索新型教学模式的脚步。这次特殊情况以来,朱晓红和同事们打开了“钉钉”“每日交作业”多种渠道,建立了覆盖全体师生的信息沟通网络。网课平台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让师生可以利用好课余的边角时间。而且网络课件制作简单,传播速度快,有新的课件立即可以传到网络教室里,提高了学习节奏。

2020高考即将到来,有了2个月的网络教学铺垫,全体师生显得有条不紊,对接下来的70天冲刺更加胸有成竹。

特教教师的别样网课:

上课一半学生跑了

“哪个小朋友可以告诉老师,这是什么电器?”

“嗯,小朋友回答得真好,可以再说完整点么,谁,在看电视?”

3月24日上午,特校教师朱晨正在家里继续她的工作,而她的观众,则是一群特殊的孩子。

屏幕对面是7个小孩、7位家长,每一个问题,朱晨都要先和家长沟通,再请学生配合。“我们的线上授课,跟普通学校不一样。他们主要是给孩子上课,而我们不仅要教孩子,还要教家长。”朱晨说,为了尽量减少疫情对孩子们的学习带来的影响,老师和家长都很辛苦——尤其是当教学场景从线下搬到线上之后。

是的,作为特校培智三年级的班主任,往常在教室里,面对面教学,朱晨一个人还能带着学生,手把手地教、一遍遍地演示,然而,如今,隔着屏幕,家长的配合便显得尤为重要。毕竟,她的这些孩子们注意力很难集中,而且语言能力不强,每次网课,都需要家长在身边辅助,引导孩子跟老师互动,帮助解决视频操作问题。

这天的这节课,令朱晨非常欣慰,班里一共9个孩子,有7个在线,这是最近这阵子在线人数最多的一次。不过上了一会,有小孩就跑开了,还有的小孩怎么也不愿意回答问题。朱晨说,这样的现象,是不可避免的,因而更需要她去设计好教学,用丰富有趣的教学,吸引孩子、安抚孩子。

“我们教孩子的都是最简单的生活常识,然而,对于这些孩子来说,不间断的学习也很重要。”朱晨表示,哪怕这节课学不到东西,但是培养学生的上课意识、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也很重要。一段时间下来显示,线上课堂的教学对孩子们还是很有用处的。

和普通学校一样,朱晨也会适当布置一些作业,通过完成作业的方式来巩固效果,家长们每天把孩子们的作业发到班级群里,朱晨再对孩子们的作业进行一一地批改和指导,同时针对当日作业中出现的问题,来制定第二天的学习内容。

为了激发学生和家长的学习积极性,朱晨时不时地给孩子们制定小小的目标,每当孩子们有一点点进步,她都会适时鼓励。“我的成就感不是桃李满天下,而是他们今天比明天进步。”朱晨笑言。

小学老师的书香家庭:

一个家庭,三个直播间

3月19日,上午九点半,碧桂园小区的一间住宅。书房里是热火朝天的数学计算课,卧室里学生们正进行看图作文讨论,客厅里则传来了阵阵英语课文朗诵声……让施小虎与冯丽华夫妻俩没有想到的是,在这个春天,从教近20年的二人竟“被迫出道”,走上了转型“主播”的教学之路。

早在2月初,上高一的儿子施冯彧就开启了网络听课,虽然小学当时还没有开始直播,冯丽华却未雨绸缪,她和同是实验小学语文教师的爱人施小虎,一边为儿子做好直播课的各种设备准备,一边共同琢磨起了网课教学,以备不时之需。那段日子,每逢儿子上课,夫妻俩就坐到他身边,熟悉教学平台的登陆、上麦、切屏,等到小学正式在线上课,他俩就直接熟练开播了。

三个人都要上课,为了避免相互影响,冯丽华提上笔记本电脑一头扎进了书房,施小虎把电脑主机连上了电视,让儿子通过电视上网课,自己则在房间里用台式机授课,为了防止突发状况影响上课,二人还购置了话筒、麦克风等设备。

尽管进行了多次培训,也反复操练,但在网课直播的实战过程中还是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困难。“两人经常为了设备调试、备课方案、教学效果等一点小事情争论不休。等他们解决纠结点,又各自进房间去调整备课方案。”儿子施冯彧忍不住吐槽起老爸老妈。

为了上好直播课,备课丝毫不能马虎。记者看到,施小虎的备课笔记上,详细写下接下来四周的课程计划,从课堂互动、课下答疑、作业落实,施小虎都精心地设计。施小虎介绍,开学以来,各年级教研组也在积极研究,不断更新在线教学方案。虽然相比过去直接授课,批改作业,如今的形式稍显“麻烦”,然而,为了确保教学质量、学习效果,施小虎和冯丽华乐得麻烦。

冯丽华原是五年级6班和14班的任课老师,可同事请假生孩子坐月子,她又挑起了9班的代课任务,一人教三个班级。“我教的是小学生,对比初中、高中,自律上差一些,偶有学生走神、网络卡顿的状况,但小学生有很多奇思妙想,课堂气氛就比较活跃,接受能力也强,很快能适应课堂节奏。”冯丽华表示,磨合了几天后,直播课也渐入佳境,她和孩子们已经逐渐适应了线上教学。

由于妻子的教学任务更为繁重,家里的生活琐事就落到了“家庭煮夫”施小虎的头上,买菜、做饭、拖地……忙是忙了点,但施小虎却很享受这段时光。他表示,平时因为工作和学业繁忙,一家三口较少凑到一起,夫妻俩也很少照料到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特殊时期,工作地点变化了,家庭内部教学活动次数明显变多,学习氛围相当浓厚。

“学生们用心学习,积极‘举手’、热情参与,下课时大家都热情地和我挥手再见,少了课堂的拘谨,我们师生间的关系也一下子拉近了。”冯丽华相信,随着疫情的逐渐转好,一切都会往好的方向发展,期待春暖花开,孩子们能尽快回到温馨的班级,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

责编:盐城东台文明办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