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茫滩涂,万鸟聚集。勺嘴鹬呆萌可爱,用小铲子寻觅美味;小青脚鹬灵动十足,迈着轻巧的步伐像跳舞;黑天鹅风度翩翩翔游水面,更有那黑鹳扑棱着翅膀狂欢……进入冬季,候鸟迁徙东台条子泥,享受这片湿地带来的惬意。
东台条子泥湿地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上的关键枢纽,被国内外专家誉为“鸟类的国际机场”。每年在这里停歇、繁殖的鸟类有400多种,其中包含33种全球濒危物种和13种近危物种,最高峰鸟群超百万只。
去年7月5日,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召开的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审议通过,将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东台条子泥湿地保护小区、东台市高泥淤泥质海滩湿地保护小区与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部分区域、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境、盐城条子泥市级湿地公园等跻身“世遗”的“第一期”范围。
对东台而言,申遗成功是湿地魅力的彰显,也是对湿地保护工作作出贡献的回响,是机遇,是挑战,也是新的开始。申遗成功以来,东台市委市政府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积极探寻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最优解”,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实践,探索世界自然遗产可持续发展路径,制定了边利用边保护的总体思路,全力守护“地球之肾”,以实际行动为生态考卷交上了满意答案。
根据全国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本市湿地总面积23.1万公顷,其中自然湿地面积22万公顷,占湿地总面积的95.26%。申遗成功以来,本市多措并举,大力实施湿地生态修复工程,筑牢湿地生态安全屏障,确保在守住现有湿地保有量的同时,实现湿地面积有所增加。截至目前,全市湿地总面积不低于23.15万公顷,自然湿地面积不少于22.05万公顷,其中近海与海岸湿地面积不少于21.17万公顷,湿地保护率不低于60.1%。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东台结合实际,制定出台了《东台市湿地保护修复两年行动方案(2019—2020)》,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对全市湿地实施全面保护,科学修复退化湿地,增强湿地生态功能,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强保护管理能力建设,积极推进湿地可持续利用,不断满足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湿地生态资源的多样化需求,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生态保障,不断推进湿地保护管理信息系统、条子泥湿地公园建设、条子泥滨海生态环境修复等内容建设共计十一项,为全市湿地保护工作指明方向,让多部门、多区域联合发力,同心守护“地球之肾”。
本市以世界的眼光强化湿地管理,规划景区建设,邀请国内外一流策划单位,以全球视野、国际标准,精心策划条子泥湿地景点设置,让“海天一色、万鸟翔集”的壮美景观得到充分展现,重点打造一个极具沿海湿地风格的游客集散服务中心、两条精彩纷呈的观景观鸟路线、三个极具体验度的表演功能区和四个生态仿生休憩点。与此同时,以对未来、对人类负责的态度,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保护,成立湿地研究中心,聘请北林大、复旦、南林大等相关院校专家担任顾问,开展湿地保护、湿地修复、鸟类迁徙等专题研究,在湿地范围内新建高清摄像头,对湿地及鸟类24小时不间断监测,努力实现科学保护,精准施策,不断增加生态厚度。仅用不到半年的时间创成3A级景区,目前正着手准备4A级景区创建,对条子泥沿线重点区域,系统开展垃圾清理、网桩清除、道路整修、房屋出新等工作,清理垃圾120多吨,建立了常态化巡查和保洁机制;在前期完成3个观鸟平台的基础上,完成4个最佳观鸟驿站建设,根据珍稀鸟类习性,科学设计观鸟时段;对条子泥北段20公里海堤沙石路进行改造、美化,打造出一条沿海彩色旅游步道,在保证美观的同时,提升旅游安全系数;结合228国道服务区建设打造樱花大道,重点打造独具沿海湿地风格的游客服务中心,包含鸟类展示区、拾贝体验区和渔民文化表演区;规划游客服务区域,禁止游客随意下滩涂,采用人工、药物处理互花米草,为鸟类觅食提供空间。
市法院成立黄海湿地环境资源法庭,管辖盐城市(不含滨海县、响水县)及启东市、如东县的环境资源案件,进一步保护资源,积极探索和完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改革,切实加强公共环境权益司法保护。一年多来,该庭一审案件服判息诉率达96.8%,其中1件案件入选全国环境资源审判典型案例。
依托条子泥“鸟类天堂”自然优势,打造条子泥“爱鸟周”品牌活动,带领游客、爱鸟人士、中小学生走进条子泥景区观鸟识鸟,在推进生态科普的同时增强大家珍惜湿地、保护环境的意识;开展条子泥诗会、摄影大赛、征文比赛等活动,吸引诗人、作家、摄影家们纷纷来到条子泥创作作品,将带着“湿地符号”的文化进行传承;加强和红树林基金会、勺嘴鹬保护联盟合作,召开朱雀会理事会议,吸引国内外专家学者前来考察条子泥湿地,进一步提高专业人士对条子泥生态质量的认可。
多方协作,多措并举,条子泥湿地随四季变换着颜色,吸引世界目光,也吸引着鸟类精灵前来觅食、栖息、安家,就连麋鹿种群出现的频率和数量也越来越多,据相关人士介绍,目前观测到最大的麋鹿种群达到104头。珍稀鸟类数量也在增加。在9月中旬,北京林业大学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研究中心和红树林基金会联合调查队,在条子泥监测小青脚鹬数量1150只,这是全球首次监测到超过千只的小青脚鹬种群;同期,东台条子泥区域监测到勺嘴鹬种群数量超过80只;而被称为“鸟中大熊猫”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黑鹳也被摄影师拍到……东台条子泥湿地正以独特的魅力,吸引更多物种聚集。
绿色发展,生态优先,融合推进。近年来,东台自觉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生态文明向纵深发展,让平原森林、沿海湿地、候鸟天堂等三张“金名片”品牌效应彰显,助推区域经济发展。
本市紧扣“世遗”主题,加强康养旅游宣传力度,条子泥生态公园以长三角城市群为目标地,通过社区主题活动、精准广告推出、多元媒体传播、互动营销策划四大组合拳,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宣传推介,扩大条子泥品牌美誉度和知名度,截至目前,入园游客量达40万人次,单日最高入园人数为3万人次,创下历史新高。
本市充分挖掘森林优势,围绕“绿色、生态、养生”主题,大力发展森林旅游、观光、康养产业,常年吸引海内外游客200万人以上,旅游综合收入超2亿元。今年的国庆中秋假期,黄海森林公园以“黄海森林音乐节”、半程马拉松赛吸引超5万游客汇聚,森林康养成效初显。据统计,整个假期东台生态旅游、文化旅游、乡村旅游亮点突出,全市主要旅游景区(点)累计接待游客152.65万人次,良好生态让后疫情时代的旅游焕发生机,入列国家首批国家森林康养基地,“绿美江苏”也在此成功举办,一系列活动配套,将康养效能充分彰显。
随着时间推移,上海(东台)康养小镇项目即将进入实际性操作阶段。上海(东台)康养小镇以健康服务业为切入点,重点发展“医、养、游、健、学”五大特色功能,构建服务全生命周期、满足全年龄段健康需求的产业平台,开创“以养助医、以医促产、以游为媒、以健为本、产学相融”的健康产业发展新模式,实现区域产业协同发展,进一步放大“世遗效应”,描绘生态与经济共同发展的宏伟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