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县扎实推进基层党建固本清源工程,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党员发挥作用的新机制,建立“村党总支+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四位一体”模式,为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搭台子、铺路子”,真正打通了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在这片红色沃土上,涌现出了一批履职尽职、有口皆碑的党员中心户。
政策宣传“小喇叭”,传递惠民“好声音”
孙九龙退休前是板湖镇农科站一名工作人员,一直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退休回村后担任板湖镇孙合村第二党小组组长。自被选为板湖镇三鑫村党员中心户后,他开始负责联系孙九权、孙九亭等19名党员群众,积极履行党小组组长职责,定期召集党小组成员学习,严格党的组织生活,提高小组成员思想理论水平。
作为党员中心户,孙九龙在科学种田和高效农业方面积极联系服务群众,走访群众,通过广播、入户等形式经常性开展病虫防治、良种推广等涉农事项宣传。同时积极参加村公共事业建设,在村里修建水泥路的时候,他踊跃捐款2000元,在他的号召和带动下,全村所有党员都自告奋勇进行捐款。孙九龙还主动承担起十九大精神的宣讲工作,累计参与宣讲达20多场(次),被盐城市文明委授予“百姓名嘴”称号。在“带领技艺传承、带强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等各个方面都能够发挥一个党员中心户应有的作用,被市人才办授予“三带”能手,被板湖镇党委评为“优秀党员中心户”。
发展致富“领头雁”,筑牢基层“微堡垒”
杨修开是吴滩街道合利居委会一名党员中心户,更是远近闻名的“山芋大王”,他培育的山芋个头大、产量高,深受农民欢迎。他经常登门入户,主动结对群众开展各类活动,帮助群众解决了许多实际困难。
在熟悉的领域内,杨修开充分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积极推广“超级山芋”种植方法,让农户可以充分利用地边、荒草场等非耕地来种植,增加收入。平时,常常有农户去参观他种植的山芋,向他询问种植经验,杨开修总是有求必应。同时,只要村里的贫困户有需求,杨开修不但免费送山芋苗,还上门手把手教技术。此外,杨开修经营一间浴室,20多年一直坚持免费为全居五保户、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等困难群众免费提供洗浴服务。2019年,杨修开利用自家条件开辟近100平方米的党员中心活动室,经常开展各项惠农政策的宣讲、致富项目的培训,并坚持每周末组织联系对象一起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杨修开一直用心诠释将实事做好、将好事做实,处处彰显党员中心户的职责。
离任退休不褪色,架起党群“连心桥”
在单家港村党群服务中心的会议室内,占于江正带着村居的党员干部及部分群众代表进行定期的理论学习。作为单家港村一名退休村干部,自被推选为党员中心户后,占于江退岗不退休、退岗不褪色,始终坚持带领大家学习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及农村实用技术,充分发挥党员中心户的示范带头作用。
占于江高中毕业后,就扎根农村基层工作。40多年来,从民兵营长到村党总支书记,他坚定不移地带领群众走林果产业发展之路,让单家港村在摆脱贫困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如今,单家港村凭借林果种植摘去了经济薄弱村帽子,翻身成为小康村,实现村人均年收入过万元。占于江经常和村“两委”沟通,共商集体增收的和村民致富的途径,同时还积极向群众传递着党的好声音、收集民意、反映诉求及帮助解决困难,让群众感受到“党组织就在家门口”,得到了广大干群的一致点赞。
关键时刻冲在前,担当群众“主心骨”
周德厚是一位曾经在看守所监管战线上的忠诚卫士,退休后被选为陈良镇新涂村“党员中心户”,负责联系15户群众,开展“送学上门”服务,及时向党员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乡村振兴战略等理论,参与村规民约的制定与宣传,在群众当中做好主动示范,是村里打造美丽乡村的带头人。
在疫情防控关键时期,周德厚积极行动起来,争当查验口执勤、宣传巡查、网格排查。在日常工作开展当中,他和党员们不辞辛苦,多次上门到群众家做工作,苦口婆心、耐心劝导,化解群众间的矛盾,宣传党的好政策,真正做到了“党员中心户”干在先、党员干部冲在前。
目前,我县共有党员中心户3952名,他们当中有离任村书记、有退休公务员、有热心老党员.......这些党员中心户长期活跃在阜宁农村基层一线,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在这“最后一公里”的服务区里,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仅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感召力,更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有效激活了基层党组织的神经末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