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盐城 > 阜宁 > 正文
江苏阜宁:厚植“红色”底蕴 激发为民情怀 ——罗桥镇党史学习教育办实事见行动
2021-07-28 16:21:00  来源:阜宁日报  

“你们村的村民对种植青根菜已积累不少经验了,收入也不错,建议村集体合作社改变种植模式,轮茬栽植黄蜀葵,提高经济效益……”近日,罗桥镇农业农村局的干部利用周末时间来到许何村,与村“两委”班子共同研究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规划,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这是罗桥镇党员干部把党史学习教育转化为为民办实事的一个镜头。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罗桥镇立足实际,坚持对标对表、突出知行合一,发挥当地特色优势,着力从红色资源中铸魂育人,引领全镇广大党员干部聚焦民生,以实际行动践行使命担当,确保党史学习教育接地气、有声气、见实效。

红色主题追随红色记忆

“老汉今年七十六,各位听我说明白;我们罗桥真富足,盐徐高铁架南北;工业园区火碌碌,全民创业干劲足;金韩河的西瓜鲜郁郁,有机大米销全国……”7月2日,在罗桥镇西游园大舞台,沿路村76岁的老党员陈必佑,数开了快板,博得台下五百余观众阵阵掌声。

罗桥镇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整合党员、干部、医生、教师、律师、企业家、致富能手、政协委员、人大代表等各类人群资源,发挥他们的不同特长,通过淮剧、快板、顺口溜、三句半、小戏说唱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在村部、在庭院、在村口、在集市,或围坐在一起,或台上台下,举办“学党史、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主题活动,融党史学习、道德教化、文化传承等于宣讲之中,靠实实在在的“面对面”活动,让群众真正得实惠、受教育、享欢乐。各支部结合村情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红色活动,包括“红歌大家唱、红舞一起跳”,引领党员群众听党话、感党恩,永远跟党走;“思想对对碰”,邀请50年以上党龄老党员为年轻党员讲党课,同忆党史,共悟思想。一批“优秀共产党员事迹展播”“我和党旗合个影”“百年百句党史名言书法展”等主题丰富、形式多样的红色活动,引导党员学史力行、以知促行。

红色志愿传递红色声音

罗桥镇结合“学党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把“党员志愿服务”推向高潮。

“闲置的老卫生院大楼成了我们老年人休闲娱乐的好聚处。”镇老年艺术团的党员文化志愿者们提起政府为他们办的好事,个个心里乐开了花。镇政府利用已搬迁的医院闲置房屋,投入50多万元改造资金,建成服务配套完善、各功能室一应俱全的场所,面积500多平方米。每到下午,排练厅里,器乐爱好者吹拉弹唱,各施所长、切磋交流;休闲时光,阅览室里,许多青少年正在这里安静阅读,吸收“养分”;在道德讲堂活动室里,大伙在这里组织开展“说说家风家训”“我来话文明”“新思想在罗桥”等有影响力的主题实践活动。罗桥镇利用祖籍罗桥的连环画大师赵宏本的文化渊源,规划建成“西游园”、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和大舞台,为周边群众休闲娱乐提供了阵地。资源有效聚集让日益富裕起来的居民的精神也跟着富足起来。

“新社会新时代,如今社会发展快,打工不带碗和筷,大人小孩都自在,吃饭也是送外卖,只要有钱有钞票,电话一打马上到。”罗桥镇坚持村村打造幸福小广场,利用小广场,传播党的声音,在一段段快板声中凝聚群众、引领群众。全镇20个村居把文明实践站建设成为人民美好生活的“加油站”和“推进器”,先后成立20支村级志愿者服务队,2个农民艺术团,10支广场舞蹈队,评出群众文化带头人23人,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260多场。

“民生直通车,党群面对面”“我是党员我带头”一次次党员志愿服务,无不传递着红色声音。

红色担当点燃红色激情

今年“七一”前夕,罗桥镇开展“四整一提升”活动,20个村居党总支以“整作风、整环境、整内务、整安全、提升农村整体形象”为内容,组织开展农村环境大整治,干干净净迎大庆。

“我自愿管护门前的津浦河。”“长圩河靠我家近,我平时监督得到。”“晓光塘我来维护”……罗桥镇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围绕“我为群众办实事”,扎实组织全域水环境综合整治,47条主干河道被纳入县级整治范围,262条(个)村庄河塘联动整治。罗桥镇及时把党史学习教育与推动河道管护结合起来,利用党员活动日,组织开展党员设岗定责、承诺践诺活动。一批老党员就近担任“河长”,恳请义务巡河,履行巡查员、宣传员、参谋员、联络员、示范员“五大职责”,全面参与监督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资源保护、水生态修复等,与“党政河长”同频共振,形成“双河长制”互补叠加效应。全镇20个村居做到“党员河长”全覆盖,设置223名“党员河长”,并在河道公示牌中公示。通过党员“河长”监督河道治理,成为“村级河长”巡查“短板”的有力补充。

罗桥镇紧扣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聚焦“十四五”发展目标,突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统筹抓好项目建设和富民增收。“不问岁数大和小,不问文化低和高,不问时间长与短,留守陪读不误事,随到随做苦钞票,木兰户织就是好。”罗桥镇以开展服务群众项目,作为推进党史学习教育,为群众兴办实事的主要方式,把“木兰户织”项目建到了群众的家门口。该镇结合留守妇女、陪读妈妈、贫困母亲的劳动力闲置群体,成立“木兰户织协会”和木兰户织协会党组织,通过起初的理论宣讲、党建引领,一步步激活群众的“思想味蕾”。目前,该镇已在沿街、沿路、青沟、凤谷等村建成来料加工、来样定做、来件装配、农副产品包装加工点30个“木兰户织”手工坊,串订珠、编草帘、缝宠物袋、织手套、半成品服装加工等手工项目让全镇800多名闲置妇女劳力走上增收致富路。

责编:盐城阜宁文明办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