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阜银行旧址位于在阜宁县陈集乡岔头庄﹙今陈集镇大刘村四组﹚。
根据中共华中局1942年春召开的扩大会议精神,在新四军三师师长兼苏北区党委财委书记黄克诚领导下,经过盐阜区行政公署主任宋乃德、财经处长骆耕漠策划,1942年4月10日,在阜宁县陈集乡岔头庄成立了盐阜银行,曹荻秋兼董事长、骆耕漠为首任行长,并制订了《盐阜银行章程》,4月16日正式开始营业,发行钞票,即“盐阜银行币”,时称抗币。由于是抗日战争时期特殊环境下发行的货币,故群众亲切地誉为“土抗币”。
盐阜银行成立后,即属盐阜区行政公署财经处领导,又与财经处合署办公,对外两块牌子,对内是一套人马。日常工作由财经处会计科长徐里程同志主持,具体工作由江溶、唐翠英、成鞘伯等同志经管;票据收付,由财经处金库会计负责,共有六七名工作人员。主要任务是发行钞票、发放贷款。按照《盐阜银行章程》,盐阜区所属各县均建立有办事处,各大集镇设有代办处。
盐阜银行成立后,及时发放各项农业贷款,保障和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发放工商业贷款,保障军需民用物资供应,稳定特价并受盐阜区行署委托,承担了修建宋公堤发行的60万公债卷的兑付任务。
1944年3月,苏北区党委决定,将盐阜银行划归苏北区财委领导,盐阜银行币流通范围从盐阜地区扩大到淮海地区,使盐阜银行币成为苏北地区的本位币。
盐阜币的票面有一角、二角,一元、五元四种,由盐阜印钞厂(对外称盐阜生产合作社)印制。该厂先后多次转移厂址。1945年抗战胜利后迁淮安,1945年10月盐阜币废止,华中各解放区发行统一的华中币。
盐阜银行币中的图案,是依据盐阜区抗日根据地的历史背景和水网地带的特色设计的,主要有:工农兵学商群像图、农民掌犁牛耕图、烈士纪念塔图三个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