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盐城 > 阜宁 > 正文
江苏阜宁:走进红色油坊(周为龙)
2021-12-28 15:33:00  来源:阜宁日报  

油坊,就是用传统方法加工食用油的地方,我们阜宁民间历史上一直传承榨油的工艺。如今益林镇老街上,有条油坊巷,已有近200年的历史,至今保存着油坊的房屋,油坊的招牌亦清晰可辨。

说起红色油坊,要从新四军第三师进驻阜宁说起。1942年,由于日本侵略军的疯狂进攻和“扫荡”、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共产党领导的苏北抗日根据地的财政经济发生了极为严重的困难。1943年,苏北抗日根据地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新四军第三师七旅在阜宁县东沟兴办协东油坊。1945年新四军三师奉命北上,油厂交给地方部队管理,改名为东益油米厂。军民大生产运动,对克服根据地严重的经济困难,改善人民生活,保障部队供给,增强部队战斗力,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东益油米厂移交地方,取名东沟油厂。1998年改制为民营企业——江苏恒河油脂公司。如今,恒河公司已发展成现代化食用油生产企业。并与世界500强厦门国贸联手合作,推进“红色油坊”迈上新的发展之路。

为了牢记初心,传承红色基因,把红色油坊的光荣传统弘扬光大。红保中心和相关部门在恒河公司厂区内建起了新四军第三师油坊陈列馆。

我们走进陈列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这样一段前言:黄海之滨,苏北平原,有一方红色的土地,它就是苏北抗日根据地。在这块红色土地上,有着众多的红色遗存。新四军第三师在这里创办的油坊,就是红色遗存之一,并由此留下许多值得记忆的历史故事。

陈列馆以“峥嵘岁月”、“火红年代”、“时代新姿”、“文化恒河”四大板块内容,再现了新四军第三师创办油坊的历史,内容真实,史料丰富。尤其是那些动人的故事,依然是那么鲜活。《黄师长带头搞生产》说的是在大生产运动中,黄克诚带头开荒种地,带领新四军指战员和群众饲养家禽家畜,开办磨坊、糟坊、油坊、粉坊、豆腐坊,家家纺纱,户户织布。

《黄师长资助“油条哥”》讲的是黄克诚自己掏腰包资助少年朱学友卖油条维持生活,还帮他联系购买食油。《难忘豆油菜粥香》记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1944年8月20日夜,美国的一架轰炸机在黄海上空发生机器故障,5人跳伞降落于盐阜区,被抗日军民保护。8月24日,新四军三师副师长张爱萍,师参谋长洪学智设便宴盛情款待美国飞行员,主食是豆油菜粥。

1984年,时任国防部长的张爱萍访问美国,与当年被新四军营救的尚健在的3名美国飞行员会面,他们谈到了当年的豆油菜粥香,主客皆欣然,陈列馆里的照片生动的记载着这一情形。

《独轮小车送粮油》记述的是1948年,为了支援淮海战役,东沟小镇老百姓碾米、磨面、榨油、做军鞋。“吱呀”的独轮小车上,装满了五谷杂粮,还有东益油米厂的豆油、菜籽油、棉籽油,送往前线。《香油送到朝鲜前线》说的是朝鲜战争爆发,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阜宁人民掀起支援前线的热潮。东沟油厂捐献800斤豆油,送到朝鲜前线。

小故事《供应食油助水利》,1951年11月2日,全长168公里的苏北灌溉总渠开工。1952年2月,东沟油厂加工了1000多公斤食油,送到工地。工地上的干部群众敲锣打鼓迎接。还有《喜登学大庆光荣榜》1977年5月30日,《新华日报》刊登了江苏省“工业学大庆光荣榜”。964个学大庆先进企业中,阜宁县东沟植物油厂在列,厂长吴加元被评为江苏省劳动模范。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恒河公司发扬红色传统、红色基因,赓续新四军精神血脉,励精图治,奋力前行,在新的历史时期谱写了新的篇章。

连绵几十里的恒河,一年四季涓涓细流向东方,流入射阳河奔向大海。恒河边上的红色油坊,印证着老区人民永远跟党走,感党恩,听党话,向着新的百年目标奋进!

责编:盐城阜宁文明办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