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生活在射阳县淮海农场的百岁老人丁吉女,近日被她的大儿子周山林接回了家。在与老人的儿女交谈中,笔者得知,目前丁吉女老人很喜欢在儿女家中轮流着过的生活,这不仅可以与不同的子女生活一阵子,感受到他们的孝心,这也让老人神情很是愉悦。笔者还就老人的过往与现在的生活,特地采访了老人和她的家人。
女汉子,栽秧挖沟挑担样样能
周元兵介绍,母亲丁吉女1921年2月出生,后因为两次摔倒造成生活不能自理,大多时间躺在床上,但她思维敏捷、谈吐清晰。
丁吉女和丈夫共生育4男2女6个子女。目前丁吉女最大的儿子已经73岁,最小的儿子也已经55岁,一家四代同堂,大家庭成员40余人,最小的重孙女已经6岁。丈夫在70多岁时因病去世。
1958年,35岁的丁吉女全家从东台移民来到淮海农场三分场二十一连务农。她平时话语不多,做事却是雷厉风行,很像现在说的“女汉子”,农活中挑担、栽秧、挖沟等样样在行。生孩子时,丁吉女仍记挂着单位的农活,生完孩子后,跟着其他人一起参与生产劳动,在月子里落下了头昏及容易晕厥的病根,求助了多家医院也没有治好,一旦发病,人就立即瘫倒,什么事也不能做。
“记忆中我妈每年都要在床上躺五六个月时间,直到56岁那年退休。”周元兵说。单位根据丁吉女的身体状况,让她和另一个职工一起到单位托儿所工作。丁吉女热心负责,孩子们的父母对她很放心。
儿女孝,每天给她吃上五六顿
丁吉女90岁那年不慎将右腿跌断了,行动不甚方便;到了98岁那年,一次早上下床时,从床上栽了下来,又造成了右大腿骨骨折。就医时,医生说老人已经不能再动手术了。此后,丁吉女再也没有起来过。
为了照顾老人,孝顺的儿女们抢着服侍,而老人一家也不偏爱,说按顺序每月轮流照料。老人躺在床上,儿女们不怕脏不怕累,每天给老人擦洗换衣服,家中没有一点异味。为此,丁吉女笑着竖起大拇指说:“我儿子、媳妇和女儿、女婿个个都孝顺。”
周元兵笑着说:“我妈妈饮食上可能跟其他人不同,她喜欢吃荤菜,什么骨头汤、蹄膀汤、鸡汤她都爱吃,而蔬菜她却吃得很少。”二女儿周粉英说:“我们每次把炖汤的肉弄碎,与米饭拌着喂她吃。有时她还能拉起床头的吊环撑坐起来自己吃,现在中午能吃二两饭呢。”
周粉英告诉记者,每天要给她的妈妈吃上五六顿,清晨起床时吃点营养品和小食,早上喝上一小碗稀粥就咸菜,九十点钟时再吃点饼干面包类的小食,中午吃过饭午休,下午两三点钟时起来再吃些水果,晚上根据老人的意思,有时吃饭有时吃粥,夜间看电视结束临睡时问老太想吃什么,说了就马上做,从不让老人饿着肚子过夜。
不服老,参加农忙多年不间断
丁吉女习惯勤俭持家。夫妻都朴实肯干,以良好的家风教育子女,一直要求孩子们诚实待人,不许惹是生非,更不许有不良习气,做事要勤奋努力。
周元兵笑着说,母亲在年轻的时候特别喜欢听领导表扬,如果领导夸赞几句,一天都乐呵呵的。在那个年代,学雷锋做好事和无私奉献的人特别多。为了得到表扬,母亲经常在凌晨三点多钟起床,带着工具到公共厕所,挑水冲洗,把里里外外清扫一遍,然后才回家做家务。后来,打扫附近一座公共厕所的事一直被她“承包”。
“让人想不到的是,我母亲80多岁时,还主动去做单位的义务工。”在回忆老人往事时,周元兵说,每年在农忙时,老人都要叫儿女把她从场部送到大队,做打扫泥场、晒麦及环境卫生清洁工作,多年没有间断过。连队的干部说70岁以上的老人可以不做义务工,而母亲只当没有听到,80多岁的时候还去做,一心要为单位多做点力所能及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