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524105814.jpg
微信图片_20240524105814.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盐城 > 射阳 > 正文
奔走在幸福的大道上 ———射阳县精准扶贫工作掠影
2020-08-17 10:03:00  来源:射阳日报  作者:王中印  

  徜徉鹤乡乡村,柏油路、水泥路通村达户,产业基地产销两旺,住上新房的群众露出幸福的笑容……一幅产业兴旺、百姓幸福的新农村画卷,见证着射阳县干群勠力同心战贫困结出累累硕果。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该县始终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因村因户施策,集中力量补短板、强弱项、兴产业,向老百姓交上了一份满意的脱贫攻坚答卷。

  咬定脱贫不放松,攻坚克难再起程。今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该县继续瞄准薄弱环节,加快补齐短板,集中精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带领群众奔走在幸福的大道上。

党建引领,让脱贫更有信心

  “吕书记是一位好书记,这些年我见证着八大家的发展变化,以前生活困难,住房简陋,现在不仅新房子盖起来了,路也修好了,大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说话的吴乃春是临海镇八大家居委会的一个低收入农户。今年2月份,他被结对帮扶的党员推荐到居委会成立里的鸡舍打工。在那里,每月能赚3000多元工资,还能学到养殖技术,进一步增强了吴乃春发家致富的信心。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以前,八大家居委会经济发展缓慢,群众生活比较困难。为增强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新上任的居委会党总支书记吕胜祥决心改革村级经济发展模式。他先后组织召开党员大会、班子“抽心会”等,决定利用160万元扶贫基金,建设雏鸡养殖规模达9万只的长旺畜禽合作社,吸收低收入农户进社务工,带动他们持久增收。

  除了带动全村经济发展,吕胜祥还积极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定期组织群众开展政策、科技培训,举办文娱演出,开展评比活动等,“好媳妇”“好婆婆”“致富能手”等典型不断涌现,比孝顺、比致富、比奉献成为居民日常谈论的重点,群众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如今,该居委会不仅化解了村级债务,还实现集体账户现金结存超400万元,居民人均年收入达2.8万元。在吕胜祥的带领下,八大家居委会不仅趟出致富路,还让村居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先后获评“江苏省文明村”、省级“创业型”村居等。

  党建工作是脱贫攻坚的重要推动力,是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有力保证。近年来,该县把抓党建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强村富民步伐的强大引擎,着力推进基层党建与精准扶贫深度融合,严格落实脱贫攻坚党政一把手负责制,注重加强村书记队伍建设,强化“牵手致富”结对帮扶等,实现“头雁”先飞、“群雁”齐追,从而推动村级集体经济明显壮大、群众收入较快增长。“十三五”期间,该县22277户42896个低收入人口家庭人均年收入稳定达6000元以上,全部实现脱贫;10个省定经济薄弱村年稳定经营性收入达18万元,全部达标出列,在2019年该县就全面完成脱贫任务。

产业培育,让增收更有能力

  精准扶贫,产业是关键。该县坚持把特色产业带动脱贫作为农户脱贫的根本之策,以产业带就业,深度推进“两业”融合,实现增收致富。

  “这几年,在镇帮扶下,靠种植蘑菇发了财,我家才过上了好日子,彻底改变了贫困局面,还在县城买了房子。”四明镇村民陈其浩说。

  四明镇受地理环境的制约,经济发展曾举步维艰,全镇23个村(居),有7个被定为省市经济薄弱村。近年来,四明镇党委政府找准致富项目让“扶贫菇”撑起“致富伞”,“穷土”变“富壤”。

  目前,四明镇5000多户12000多人从事育菇产业,分布在上海、天津、重庆、珠海、合肥、南京等地,逐渐形成从零星散户到成片连户,大户带小户、老户带新户、富户带贫户共同发展的格局。“现在,每年食用菌投料量达16万吨,创产值近12亿元,纯收益3.6亿元,育菇户户均年纯收入达6万多元。目前,全镇各村经济稳步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四明镇负责人表示,小蘑菇撑起了全镇农民收入的“半壁江山”。

  小蘑菇致富项目,是该县推进产业扶贫的一个生动实践。这几年,该县坚持把发展产业作为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以高效特色为取向,大力开展农业结构调整,引导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农户发展优势特色农业增收致富。充分发挥镇村农业产业资源优势,坚持“一镇一园”“一村一品”发展方向,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园区“等级创建”,重点打造“凤凰农谷”“四季果香”“鹤乡菊海”等16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因势推广“园区+贫困户”“基地+贫困户”帮扶模式,让田间地头的农民变身为产业工人,把贫困户拉进产业链条。同时,大力发展“互联网+农业”,推进消费扶贫与电商扶贫深度融合,开展农业接轨上海活动,不断促进农业增效带动农民增收。

兜底保障,让幸福更有温度

  7月25日上午,在合德镇其林村五组村民丁建兰家中,丈夫朱铁泉正在帮她注射胰岛素。丁建兰今年69岁,3年前患上尿毒症,一个星期需要透析3次,同时还患有糖尿病等多种慢性病。

  家里的土地部分已经转让,靠着3亩自留地根本无法支撑一家生计和沉重的医疗费用。在县民政部门帮助下,丁建兰和家属被纳入低保,每月可以领取1300元低保金,个人支付医疗费用不超过总费用的10%。

  今年,县民政部门发动镇村干部排查困难人员,并将材料审批权下放至镇(区),及时开展临时救助。在排查过程中,工作人员发现丁建兰的女儿此前在苏南打工,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工期一再推迟,家庭收入不稳定。于是,帮助他们根据家庭情况,签写授权委托书,及时上报给县民政局,根据核对报告上面所出的材料,给予1000元的实质性救助,缓解了丁建兰一家遇到的困难。

  小康路上不让一个人掉队,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对人民负责的一种承诺。该县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初步建成以“四个托底”救助为核心的分层分类的梯度兜底保障制度体系,切实筑牢“防返贫”安全网,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为进一步提升社会救助兜底保障能力,该县参照市提标标准,将城乡低保标准提高到620元/月,实现与扶贫标准的无缝衔接;拓宽兜底保障对象范围,对家庭人均收入在低保2倍以内的低保边缘家庭中的重大疾病患者、重度残疾人和三级精神、智力残疾人参照单人户纳入低保保障范围;实施低保渐退缓退政策,对纳入建档立卡范围的低保家庭人均收入高于低保标准但低于低保标准2倍的,在脱贫攻坚期内保留低保待遇,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与扶贫政策的“合力”实现稳定脱贫……一系列硬举措保障了困难群众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截至2019年底,该县全年发放低保保障金8617万元、特困供养保障金1744.1万元,临时救助金399.52万元,发放资助金101.2万元……稳稳托住了困难群众的幸福,也给了困难群众跟随党和政府一道奔小康的信心和动力。

责编:盐城射阳文明办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