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盐城 > 亭湖 > 正文
“这里就是我们的‘战场’” ——讲述亭湖区人民医院发热门诊医护人员故事
2020-02-10 09:01:00  来源:亭湖报  

  今年的春节,因为一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而变得不同。家家户户“躲”在家里不能也不敢出门,这既是保护自己也是保护他人。然而,有一群人,他们不能“躲避”,为了大家的身体健康,只能离开自己的家人赶赴“战场”,发热门诊便是这个“战场”的第一岗。带着对这群人的崇敬,连日来,记者走近区人民医院发热门诊一线医护人员,记录下一个个生动的故事。

  万丽丽:夫妻二人奋战在第一线

  “除了发热还有哪些症状?近期有没有接触过从武汉回来的人?有没有和本市确诊病例接触过?”2月2日下午3点,在发热门诊,内分泌科医生万丽丽正拿着血常规检验单反复查看,并详细询问患者李安庆(化名)相关情况。李安庆一一回答她的问题。

  “不要太担心,目前看问题不大。你只是白细胞的指数偏高,身体有些炎症。我马上开点头孢类抗菌药和正柴胡饮颗粒给你。最好在家留观,认真休息,不要随意出门。如果持续高热不退,再来医院就诊。”万丽丽耐心地叮嘱李安庆。

  李安庆走后,万丽丽告诉记者:“今天中午12点开始工作,现在已经3个小时过去了,诊断了11个病人,都只是普通的发热,没有发现任何异常。我的病人都配合得很好,对整个发热门诊的诊治过程也没有异议,这也是对发热门诊所有医务人员工作最大的安慰。”

  万丽丽今年44岁,2005年参加工作,已经在医疗岗位上工作了15年,也算是一位“老兵”。万丽丽介绍,2003年非典的时候,她还在医学院里念书,印象深刻但帮不上什么忙。现在,她已经是科室的骨干医生,有了更加丰富的经验,同时也承担着更多的责任。

  自大年初一以来,万丽丽和其他7名医生,在发热门诊4班倒24小时坚守岗位。“知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形势非常严峻,家人也时时刻刻都在替我担心。我的丈夫杨超是一名机场医务人员,已经很多天没有回家了,他比我还要辛苦。但是我们的孩子和家里的老人,非常支持我们的工作。”能安心工作在阻击疫情的第一线,万丽丽十分感谢家人的支持。她认为,她和丈夫能做的就是以医生的力量,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陈静:将4岁的孩子托给家人照顾

  2月1日上午7点40分,36岁的ICU副护士长陈静,已穿戴好蓝色的隔离衣、隔离帽、口罩、一次性手套,全副武装提前到达工作岗位,投入到一天的紧张工作中去。

  发热门诊是阻击疫情的第一道战壕,即为分流发热患者,避免院内感染的前方重地。陈静今天就负责发热门诊病人的治疗及整个诊疗区的消毒工作。“消毒工作看似简单,却一点都不能马虎。主要是进行空气消毒、房间紫外线消毒以及物面的擦拭。”陈静耐心地向记者介绍。

  在做完整个诊疗区的消毒工作之后,陈静又换上一套“装备”,来到留观区,为留观病人测量体温。“担心肯定是有的,害怕也是人之常情,但这是大家的职责所在。跟武汉临床一线的同仁相比,我们做的并不算什么,他们处于危险的边缘,直面生与死的考验。我想,既然选择了这份职业,就应该担起这份责任。和大家一起并肩作战的这些日子,虽然辛苦,但也很骄傲。”陈静说。

  除了繁重的本职工作外,陈静还要做好患者和家属的情绪安抚和心理疏导,维持发热门诊就医秩序。她坦言,由于多数市民对自身健康比较重视,对疫情的发展也很关注,所以也确实出现了一些市民表现出“过度在意”。对此,她认为市民还需要平常心态,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基础上,保持正常的工作生活节奏,如果出现不适或可疑症状及时就医。

  中午12点,忙碌了一上午的陈静才想起来给家里打一个电话,原来她4岁的女儿已经感冒好几天了,由于自己近段时间都在医院抗击疫情,紧张和忙碌让她无暇顾及家中的女儿,只能请外婆前来帮忙照顾。当被问及家人的态度时,陈静笑了,她说:“我妈说了,放心去吧!以工作为重,孩子我会帮你照应好的!”

  陈伟:穿着防护设备8小时不吃不喝

  2月4日上午10点半,在发热门诊内,检验科工作人员陈伟正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前,紧张地忙碌着。“这台全自动进口仪器,性能稳定,检测速度快,能够做到更快更准确地出具检验报告。我今天主要负责为病人采血,做血常规。早上来看发热的病人不太多,我目前才测了5个。前几天,最多的一天测了四五十个。”陈伟向记者介绍。

  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陈伟和其他2名同事轮流值班。与战斗在救死扶伤一线的医护人员不同,检验科是一个为临床诊断及时提供专业科学依据的科室,检验科的医技人员就是医疗战线上的侦察兵,标本、仪器、数据就是他们作战的武器。

  今年35岁的陈伟,2012年进入区人民医院工作,是检验科的业务骨干。陈伟说:“记得上大学的时候,老师就跟我们说,你们是检验人,是医生的千里眼、顺风耳,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对得起每一位患者,对得起每一份标本,对得起自己的白大褂。从走向工作岗位的第一天起,我就把这句话牢牢地记在了心里。现在有疫情,工作更不能马虎。”

  正说着,有个发热的患者进来采血。尽管穿着防护服、戴着护目镜的陈伟,视野没那么清晰,但是他还是凭借娴熟的技术麻利地帮患者采好了血,耐心地对患者交代取单子时间。

  “我们每天工作的第一件事就是穿戴防护设备。保护好自己,才能谈得上保护他人。”陈伟告诉记者,“我们的防护服是连体的,穿上、脱下很麻烦,而且是一次性的,一旦脱下来就报废了。现在防护服数量有限,一点都不能浪费。只有换班吃饭时才能脱下这身‘行装’,正常都要穿8小时。所以,上班前,我都尽量少吃、吃得干一点,少喝、甚至不喝水,为的就是不上厕所。”(胥艳 杨光)

责编:乐剑浒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