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沃野上,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不断深入人心,各类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日益蔚然成风。然而,在喜人态势之下,少数地方、少数部位、少数活动也存在着“一窝蜂”“程式化”“一刀切”“漫灌化”等盲目现象,亟需在提高学雷锋的“靶向性”上下功夫。
提高学雷锋的“靶向性”,贵在精细谋划。提起雷锋家喻户晓,雷锋几乎已成“好人好事”的代名词,他的大爱胸怀、忘我精神激励着一代代热心之士投身公益事业,让无数人获得实实在在的帮助,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基于此,我们组织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就不能陷入“套路窠臼”,而是要“靠船下篙”“因况制宜”,确保实效。而要提高学雷锋的精准度,首先必须“心中有数”。也就是说,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之前,要进行广泛、全面、充分的调研,并制订详实系统的计划和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线路图、时间表、牵头人等。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避免“抓到篮子里就是菜”“眉毛胡子一把抓”,从而提高学雷锋志愿服务的质量和引领效应。
提高学雷锋的“靶向性”,贵在精准落实。组织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其出发点、落脚点、归属点都在“助人”,这也是雷锋精神和志愿服务精神的本质内涵和核心要义所在。那么,如何服务、怎么服务,才能真正为我们所服务的对象带来帮助,达到学雷锋的根本目的呢?显然,“蜻蜓点水”“走过场”“一阵风”式的应付是行不通的。唯有在精准落实上下细功、见真功,才能服务到点子上。因此,在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时,应根据服务对象的实际需求来安排服务项目和服务力量,甚至采取“1+1”“菜单式”“契约型”“数字化”帮扶举措,切实做到需求点和发力点的高度统一,以契合度的增强实现满意度的提升。比如针对留守儿童,适宜多组织一些亲情结对、常态互动、心理抚慰等服务;针对老年人,适宜多组织一些卫生保健、防诈宣传、爱心陪伴等服务;针对外来人员,适宜多组织一些联谊、帮办等服务。
提高学雷锋的“靶向性”,贵在精微管理。学雷锋志愿服务既然是一项由人发起、参与的行动,就存在考量、管理等事宜。而要使学雷锋活动发挥应有的、长期的、实际的作用,确实需要不断完善“精微化”机制,加强日常管理,建立一支相对稳定、充满活力的志愿者团队。不妨以强化全民公益意识为抓手,深化“滴灌式”学雷锋宣传,吸引更多人投身爱心队伍。以困难群众需求为重点,“精微化”打造品牌项目,让更多亟需帮助者得到“及时雨”“雪中炭”般的助力。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加强对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伍的力量整合,彰显“1+1>2”的增值效应,进一步壮大规范、诚信、高效的志愿服务方阵。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完善人员结构,强化教育培训,提升整体素质,让学雷锋志愿服务更加卓有成效、福泽社会。
归根结底,提高学雷锋志愿服务的“靶向性”,其实也是提高实效性、亲民性、引领性。如是,雷锋精神当会更加生机蓬勃、永远青翠。(孙成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