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扬州 > 正文
工农村:“孝善”文化催开乡村振兴“和谐花”
2021-06-21 09:31:00  来源:扬州网  

百善孝为先,孝老敬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如何在乡村发展中传承弘扬传统美德的力量?近年来,邗江区方巷镇工农村依托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入挖掘孝善典型,践行孝善新风。坚持立足本土人物,打造“孝善”载体,将“孝善”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为一体,“孝善”文化不仅成为工农村的核心文化品牌,更在这片土地上催开了一朵朵乡村振兴的“和谐花”。

创新载体

“孝善”文化成靓丽风景

走进工农村,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呈现眼前——“孝善”文化宣传长廊。

“这是我们新建的,就是为了宣传和弘扬身边的孝善典型,让孝善文化深入到每个人的心中。”工农村党总支书记沈新芳介绍,这座长廊有七大板块,代表了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姐妹情深、夫妻互爱等七种善行,故事都是大家身边的人。

在宣传长廊上的故事里,有照顾患病老伴30年不离不弃的,也有姐妹情深妹妹带着姐姐嫁人的,有老党员爱心募捐、村两委牵头修路,也有村好人、五好家庭,更有村集体历年实事账单,一幅幅生动的宣传画,一个个感人的孝善故事,组成了一条集教育、宣传、美化于一体的文化长廊。

“这些人大家都熟悉,他们的故事我们都清楚,值得每个人学习。”在长廊前,村民王奶奶正在给6岁的孙子讲述着上边的事迹,她说,孝与善要让孩子从小就懂,村里打造的长廊对孩子的教育意义非凡。

沈新芳介绍,工农村素有孝善的古风,历史上出了不少孝善楷模。为了让孝善故事感染身边人,营造良好乡风民风,工农村近几年将“孝善”文化作为重点打造的文化品牌之一,除了每年挖掘评选上报“孝善”典型之外,还通过各种活动对他们的事迹进行宣传。

“今后,我们将继续发扬孝善文化,不断延伸孝文化的广度和深度,推进和谐村居建设。”沈新芳说,工农村将使传统孝善文化在建设和谐村居中焕发新的活力,使尊老爱幼、尽孝讲和、文明礼仪、诚信守法的传统美德在工农开花结果、枝繁叶茂。

竖起标杆

乡村振兴开出和谐之花

卜茂兴,工农村普通的村民,但也是村里的“明星”。

步入卜茂兴家中,一尘不染是给人最大的印象。所有的角落都被他打扫得干干净净,家中的器物也都摆放得井井有条。记者见到卜茂兴时,他正帮着患病的妻子梳头,准备当天的早饭。

卜茂兴每天七点起床烧水、做饭,再叫妻子起床,帮她穿好衣服,递上早餐。在天气好的时候,还要带着妻子到门口去晒晒太阳,然后自己再去收拾碗筷、收拾床铺、擦地、打扫房间、擦拭家具、洗衣服。卜茂兴的日子就是这样每天周而复始地忙活着。

卜茂兴在1969年与妻子结婚,婚后育有两个儿子,孩子长大后成家立业,一大家子人和和睦睦,2011年妻子不幸中风,一直瘫痪在床上,生活不能自理,丈夫每天悉心照顾,不厌其烦,这一照顾,就是十几年光阴。

卜茂兴,仅是近年来工农村“孝善”之星的代表。在工农村,情义妹妹带着患病的姐姐出嫁,婆家也细心照顾,姐妹情深在当地演绎成一段佳话。30年前,徐福莲自幼患小儿麻痹症,双腿瘫痪。母亲去世得早,徐福双既当妹又当妈,尽心照顾。嫁到婆家后,徐福双毅然把姐姐接过来照顾,她的丈夫也没有半点怨言,一起照顾姐姐。

夫妻情深、姐妹情重,近年来,这样的凡人善举在工农村不断发酵,村庄越来越和谐。“现在,夫妻吵架的少了,邻里之间的矛盾也少了。”村民王建说,在工农村,孝敬父母、姐妹情深、夫妻互爱、邻里互帮已经蔚然成风。

“一是标杆的带动,大家都向他们学习。”沈新芳说,更重要的是,村两委的引导和支持。据了解,为了使孝善深入全村村民人心,村两委首先对年满60岁以上且没有能力参加合作医疗的老人进行补助,出资购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与意外伤害保险,同时每年组织60岁以上老人进行体检。而超过70岁的老人,每到生日,村里会送去蛋糕。他们还把孝善文化带进学校,从娃娃抓起的孝敬和善教育,让孩子将孝善化为一种自然的行为习惯。

党建引领

“好人”种子结出幸福硕果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文化也成就一方发展。工农村“孝善”文化的背后,是方巷镇连续多年对“好人”文化的打造。

“我们从2009年就开展‘科学发展引领乡风文明——方巷好人’主题活动。”方巷镇党委书记仇震说,镇党委每年年底都行文要求各村(社区)、单位,对照方巷好人的标准,广泛发动,公开推荐,全镇每个村都成立了评选委员会,对身边好人“原生态”深挖掘,镇宣传科联合

纪检、公安、综治、妇联、司法、村建等部门,对推荐的名单逐一审核把关,统一收集并进一步挖掘凡人善举的闪光点、动情面。

经过多年的打造,“方巷好人”已经成为一块闪闪发光的招牌:殷武勇三次割皮救父,曾经荣获“2007年度感动中国十大小人物”称号;大爱母亲陈凤英63载照顾智障女儿,2014年候选中国好人榜;两次被评为“方巷好人”的徐福双带着姐姐上婆家;“中国好人”“江苏省优秀基层医生”“扬州市医德标兵”黄珏卫生院医生刘刚20多年扎根基层行医;“江苏好人”、最美渔民杨绍贵不顾自身安危勇救落水少年,此后4次成功营救落水人员及国家保护动物黇鹿;朱大庆千钧一发之际伸出双臂接住高空坠下工友,挽救工友生命;陈巧萍33年照顾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丈夫的瘫痪在床的姑母,直至老人寿终正寝;“江苏好人”王寿芬在社区卫生室默默无闻工作,甘做村民家庭医生。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正能量事迹,一位位平凡真实的好人,为人们竖起了一座座道德丰碑。

“好人”种子更是结出发展硕果。近几年,方巷镇坚持党建引领,尤其是结合党史学习教育,进一步放大“好人”文化,乡村人人做好人,企业个个当标兵,文化的渗透转换成为发展的强大动力,百姓幸福指数越来越高——

“十三五”期间,方巷镇民生领域财政支出占比持续保持在20%左右。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105户低收入农户全部脱贫,2020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近3万元。全面落实惠民政策,1499名退养退捕渔民全部进保,五年新增就业再就业近3000人,五大保险累计扩面征缴超3000人次,农村低保标准、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分别从2015年的575元/月、505元/年提高至2020年的710元/月、880元/年。累计实施危房改造项目43个,创成省级居家养老服务站、助餐点和残疾人创业示范点22个。

任在新 崔朝兵 周家娟

责编:唐凯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