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养老事关我们老年人的福利,这家服务中心从开工第一天起我就一直在关注,现在工程竣工了,我特地来了解一下报名情况。”家住丹徒区宜城街道丹盛社区的徐居延老人今年74岁,他告诉记者,自己已经和子女商定好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养老。作为今年全区新建的4个标准化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之一,丹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筑面积210平方米,内设书阅览室、日间休息室、棋牌活动室等功能室,是专门为社区老人提供居家、养老、娱乐、保健、健身、医检于一体的综合性活动场所。据了解,这样的标准化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该区已有40个,普通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
“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丹徒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改善民生、为民解困为宗旨,以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社会福利体系建设等为抓手,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着力解决群众最急、最忧、最盼的紧迫问题,将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精准送到群众身边,确保小康路上一个困难群众也不掉队。
今年以来,丹徒区全面推进80周岁以上老年人政府购买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工作,目前已开展服务户数8165户,惠及12312人;充分发挥智能养老院的功能,通过一键通老年人手机接收信息呼叫25770人次,开展困难对象上门服务15436人次,日间照料中心服务5360人次;按照每户投入不低于3000元的标准,对全区460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实施居家适老化改造;积极落实老年优待服务政策,政府统保一般对象覆盖面扩大到60周岁;规范尊老金审批发放程序,全年发放尊老金835.895万元,惠及12275人。
今年7月份,家住荣炳的低保户张英(化名)因身体不适,去医院就诊,被确诊为胰腺癌,一家人陷入困境。区民政部门获悉情况后,通过“救急难”启动机制,为患者送去救助资金,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患者家庭的经济压力。今年以来,丹徒区扎实落实农村低保、临时救助、残疾人两项补贴政策,兜底“两不愁”,助力“三保障”,将符合条件的困难对象“一户不少、一个不落”地纳入社会救助范围,充分发挥临时救助“兜底中的兜底”作用,及时将因疫情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家庭和个人纳入临时救助范围,切实兜住基本生活保障底线。1-3季度启动“救急难”机制两次,临时救助191人次,发放临时救助金48.77万元。同时,密切关注疫情对低保、特困、困难残疾人、建档立卡户等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综合运用各类救助政策,及时有效保障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并与区扶贫办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机制,加强数据比对监测,深入排查未脱贫人口和收入不稳定、持续增收能力较弱、返贫风险较高的已脱贫人口以及建档立卡边缘人口,及时将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兜底保障范围,构筑起严密的脱贫攻坚兜底保障网。
近日,位于世业镇东大坝村儿童“关爱之家”里传出阵阵欢声笑语,部分留守儿童在老师的指导下玩着游戏。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在生活、健康、教育、安全及情感依托等方面面临着诸多困境,迫切需要各方力量予以帮助。丹徒区积极落实留守儿童关爱保护相关政策方针,常态化推进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截至目前,全区所有在册农村留守儿童,已完成《农村留守儿童委托监护责任确认书》的签订工作,录入儿童福利信息管理系统,实行动态管理。对全区59名困境儿童落实分类保障制度,累计发放困境儿童生活补助65万元。为切实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今年已完成世业镇省级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之家”场地建设及设施配备工作,引入优秀教师和12349等公益服务团队,定期在“关爱之家”开展丰富多彩的儿童活动,包括专题讲座、安全教育、法制宣传、作业辅导、绘本阅读、暑寒假实践活动等,打造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学习、生活的乐园。
本报记者 崔宁华
本报通讯员 朱则野 赵敏 张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