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上接续奋斗,奋力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壮丽篇章。从今天起,本报推出“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同心奔小康”栏目,报道各地奔小康的具体经验做法,反映人民群众在携手奔小康的路上,不断增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本报记者 崔宁华
来到丹徒区翰雅生态农业基地,逾千亩的一体化连跨智慧大棚整齐划一、气势宏大。进入大棚,映入眼帘的是一块电子显示屏,上面实时播报着大棚内的温湿度、土壤酸碱度等数据。该基地技术负责人王珵介绍,这个集诸多高科技元素于一身的现代化温室大棚,引入了物联网技术,不仅能够精准地“捕捉”农作物生长信息,还能够“智慧”地提供产品流通等信息,是“智慧农业”最生动的体现。
近年来,丹徒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不断增强,乡村面貌发生显著变化,乡村发展活力充分激发,乡村文明程度得到新提升,一曲以“乡村振兴”为主题的田园牧歌唱响南乡大地。
农业强 产业托起小康梦
“现代高效农业是农民致富的好路子。要沿着这个路子走下去,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习近平总书记在世业镇调研时的嘱托言犹在耳,丹徒区干部群众坚持以高效农业为主攻方向,通过发展和培育品牌农业、智慧农业、生态旅游农业,构建现代高效农业产业体系。
丹徒具有“一山两水七分田”地理格局,同时又环抱镇江主城区,发展都市型农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也为产业融合发展奠定了基础。目前已建成恒顺醋文化博物馆、长山薰衣草庄园、世业开心休博园、江心橘江里、高资水台等一批农工、农旅、农文、农贸项目,并成功打造“丹徒旅游文化节”,成为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动力引擎。2020年,全区农产品加工产值52.83亿元,休闲观光农业综合收入4.04亿元,同比增长12.67%。
农业经营主体是带动农民就业增收的一线力量。近年来,丹徒区通过经营主体培育引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先后培育出农业龙头企业35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5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34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6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693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6家,省级示范社20家,乡村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
农村美 生态打底绘乡愁
走进山环水绕的高资街道水台村,扑面而来的田园气息过滤了钢筋水泥繁华都市里的浮躁。乡村振兴,让这里村强、民富、人和、景美。2020年,水台村创成省级特色田园乡村。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近年来,丹徒区依托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紧紧抓住农村旱厕、露天粪坑、村庄河塘、房前屋后、垃圾箱房等“短腿”,积极开展美丽宜居村庄、特色田园乡村、水美乡村、美丽库区等创建,为新农村建设提质升级。
“十三五”期间,完成新(改)建垃圾房460座,完成村级河道整治97条,完成水塘整治1456座,完成新建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7572座,全区88个行政村、744个自然村全部通过市级验收销号,并建成省级绿美村庄4个、省市区三级特色田园乡村8个、美丽宜居村庄132个、水美乡村18个,列入国家级传统村落保护名录1个、省级传统村落保护名录4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全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取得全面胜利。
农民富 同心谱写幸福曲
上党镇敖毅村地处偏僻,曾经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变化发生在2011年,村干部带头种植黄桃,闯出一条致富路,村民争相效仿。5亩、10亩、50亩……经过10年的滚动发展,全村黄桃种植面积1300亩,带动300余户农民脱贫致富。敖毅村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并入选第一批国家森林乡村。
脱贫攻坚一战,丹徒区43个经济薄弱村全部“摘帽”,1608户3262人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全部达标脱贫,村累计达标率和户累计减贫率均达到100%,全面完成了“强村富民达新标”行动制定的“双八”目标,其中81个村和涉农社区集体收入超过1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5642元,较之上一年增长6.2%。
在迈向全面小康的征途中,丹徒涌现出许许多多勇于担当、敢于奉献的奋斗者。“全国种粮大户”沈填珍,用40余年时间,带动全村52户农民走上了科学种粮的致富之路。汪月霞的茶叶专业合作社,吸纳社员520户,社员年收入由2010年的2000元,提高到当前的15000元……
“在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后,丹徒将围绕农业发展高质量,因地制宜确定发展方向,稳步向乡村振兴转变,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丹徒区委书记谢继步在乡村振兴“再出发”动员大会上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