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镇江 > 正文
镇江唱响新时代“长江之歌”
2021-08-18 10:33:00  来源:镇江日报  

依江而建、因江而兴,推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镇江责无旁贷。今年以来,我市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抓问题整改、生态修复、动能转换,全力构建长江经济带绿色长廊。

更直观的是,渔船少了、江鱼多了,烟囱少了、绿化多了,污染少了、蓝天多了…多与少之间,演绎着长江大保护的镇江故事。

治“沉疴痼疾”

抓好突出环境问题整治,环境治理攻坚战接连打响,守护一江碧水。

今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正式施行,同时为长江经济带确立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基调。当天下午,市委、市政府就召开镇江市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会议,提出“在问题整改上攻坚突破、务求实效,做到直面问题抓整改”“努力做到问题排查‘零疏漏’、问题整改‘零容忍’、重点领域治理‘零死角’”。随后,依据市发改委(长江办)牵头制定出台的《2021年镇江市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工作要点》,全市上下扎实推进“四项工程”、21项具体任务,合奏新时代“长江之歌”。

今年,我市聚焦2021年省警示片披露的扬中兴隆港污染问题,第一时间制定整改方案,迅速推进。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正加快推进这一问题整改,力争9月底前完成雨污水改造工程,年底前全面完成整改。

与此同时,市发改委(长江办)统筹协调相关部门,坚持问题导向,深入推进污水垃圾、化工、农业面源、船舶、尾矿库等生态环境污染治理“4+1”工程,持续改善长江生态环境。

这其中,镇江市建成区污水管网全覆盖和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及海绵建设完善工程加快推进,全市居民小区垃圾分类投放设施全覆盖已基本实现。在化工污染治理方面,我市落实“一企一策”处置意见,组织开展化工整治攻坚行动,整改隐患1199条、问题928条,销号率分别达98.05%、93.83%。

抓生态修复

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构建长江经济带绿色长廊。

镇江境内拥有丰富的矿山资源,而废弃的露天矿山就像生态环境的“伤疤”。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生态修复处处长夏海为介绍,为此,我市采取不同的矿山生态修复技术方法,因地制宜、因矿制宜、以人为本、一矿一策,开展生态修复工作。“经过上下共同努力,7月7日,全市长江经济带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工作全面完成;全市实际完成107处废弃露天矿山的生态修复,实际修复面积达505.87公顷,项目数占全省总数的50%,修复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45%,均为全省第一。”

随着绿色造林步伐的加快,绿色长廊景观初现。今年以来,我市开展沿江森林抚育,实施低效林改造,已完成长江(镇江段)两岸1000米范围内森林质量提升面积2000亩。同时,我市出台《关于加强镇江长江禁捕退捕长效管理的通知》,成立长江禁捕工作专班,开展打击非法捕捞专项整治行动,出动长江禁渔执法人员653人次,开展联合执法行动12次,查处违法案件30起。

促动能转换

力促新旧动能转换,为“镇江很有前途”跑进现实注入活力。

镇江坐拥全省最长的长江岸线,也是长江中上游地区大宗物资江海中转效益最佳区段。目前,我市沿江地区集聚了2个国家级和2个省级经济开发区,集中了全市75%以上的经济总量和80%以上的外资企业。

如何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把长江经济带建成高质量发展经济带?市发改委(长江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我市持续在淘汰落后过剩产能上做“减法”,在改革创新和发展新动能上做“加法”。

以产业转型为例。今年,我市明确“四群八链”产业发展方向和布局,做好“补链、强链、延链、融链”的同时,加快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产品、绿色供应链培育。上半年,“四群八链”增势喜人,对工业经济的贡献不断加大。其中四大产业集群规上应税销售增长37.6%;总量占规上工业比重62.8%,较一季度扩大2.3个百分点。8条重点产业链应税销售增长37.5%;总量占比50.4%,较一季度扩大1.4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我市积极扩大对外开放,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和共建“一带一路”融合,拓展开放新空间。自2月以来,我市外贸进出口连续5个月同比正增长,外贸进出口整体呈平稳上升趋势,6月当月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9.8%,月度进出口规模创2017年以来新高。

本报记者 朱婕

本报通讯员 陈浩

责编:秦春凤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