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徒上党镇的万亩茶园铭香悠远,已成为当地农业产业的代表名片。”日前,镇江丹徒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孙铁介绍说:“近年来,丹徒区以万亩茶园、农业龙头企业为载体,与工商资本、民营资本对接,引资入园入企,不断将农业产业园做大做强,走出产业特色化、产品品牌化之路。”
记者从市人大常委会采访了解到,万亩茶园只是全市农业园区提速高效发展的一个缩影。在市八届人大六次会议上,刘树安等10名市人大代表提出的“关于提升农业产业园区发展水平的建议”,被确定为重要建议之一。市政府高度重视该建议办理,围绕园区提档升级这个目标,创新管理机制、加强项目建设,农业园区发展持续向好。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召开座谈会、专题调研,收集镇、园区和入园企业意见建议等形式,对该建议进行了督办。
农业园区建设,堪称乡村振兴的“牛鼻子”。目前,镇江农业园区建设提档升级已取得阶段性成效,乡村振兴的“镇江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规划引领,优化发展布局
坚持规划引领,加强系统谋划。镇江各地农业农村主管部门按照产业错位发展、特色布局的发展思路,优化农业布局。目前,镇江新区通过聘请南京农业大学相关专家对园区规划布局进行优化调整,将镇江新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和姚桥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进行整合,进一步做大园区规模,提升园区影响力。丹阳市、扬中市、丹徒区也分别调整优化所属省级示范园区发展布局,推动实现农业产业园区集约、高效、特色发展。
市农业农村局局长蒋勇介绍说:“为了有效促进人才、资源、投入等要素集聚,我们根据园区主导产业特点和趋势,结合‘十四五’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村庄实用性规划等规划编制,对已不能适应当前及今后发展要求的内容进行修编和完善,确定园区发展目标定位,以高水平的规划引领园区建设。”
与此同时,全市充分利用财政资金和土地政策的引导作用,撬动更多的民间资本向园区投入。市级财政安排园区专项奖补资金500万元,奖励绩效评价结果为优秀市级示范园的在建项目。加强用地保障,全市共下达160亩单列计划,用于支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项目,以进一步激活农业园区的发展活力。
擦亮品牌,壮大主导产业
市农业农村局发展规划处处长涂少煜说:“近年来,全市农业园区注重产品内涵、品牌定位、品牌设计和品牌营销一体设计、一并推进,强化品牌建设和效益,提升园区产品知名度,实现农业园区高质量发展。”
为了不断擦亮“金字招牌”,镇江先后举办了丹阳杏虎采桃节,句容白兔草莓节、天王樱花节,扬中河豚节等节庆活动。截至2021年底,全市30个园区总产值347.9亿元,累计入园企业数量450家,招商引资项目45个、总投资170.2亿元,辐射带动农户5万多人。
目前,园区产业覆盖了优质粮油、高效园艺、特种养殖、休闲农业等四大类,逐渐形成了产业特色鲜明、全产业链推进、多模式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格局。其中,丹阳珥陵粮油加工、句容白兔草莓和丁庄葡萄、扬中特种水产养殖、丹徒绿色茶叶等特色主导产业影响力和知名度逐年提高,“金山翠芽”“镇江江蟹”“丁庄葡萄”等获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扬中秧草、河豚、刀鱼、江虾、江蟹等获国家工商总局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米芾-长山剑豪、越光大米、茅宝牌葛根茶、老方牌葡萄等品牌荣获江苏著名商标;句容“莓好白兔”区域品牌价值达到3.37亿元。
健全机制,促进增收致富
农业园区一头连着工业、一头连着农业,是城市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流向农村的重要渠道,带动了区域乡村产业做大做强,也让农民在家门口就能有活干、有钱挣。
句容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负责人王成告诉记者:“为了充分发挥劳模、能人示范带动作用,园区建立了种植示范党支部,形成了‘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运行模式,将‘农课堂’搬进草莓棚里、葡萄架下,致富果业合作社去年培训6500人次,产业富民模式得到了时任省长吴政隆等领导的调研肯定。”
记者了解到,目前,园区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与小农户建立契约型、分红型、股权型等多种合作关系,共享农业二、三产业增值收益,促进园区农民持续增收。
市人大常委会要求,新时代新形势下,要发挥财政资金、土地供给等要素的引导和激励作用,不断延长产业链条,提升园区管理水平,形成发展合力,把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打造成乡村产业振兴的样板区,进一步做强乡村产业、服务乡村建设、带动农民增收。本报通讯员 魏非凡 卢军
本报记者 林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