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丹阳市云阳街道社会事业办公室民政岗以“党建+社会救助”为引领,坚持聚焦困难群体,创新实施“联合部门、联合村(社区)、联合社工站”的“三联行动”,统筹社会志愿力量资源,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让困难群体在共富路上“不落一人”。
联合部门
落实困难群体期盼
家住丹阳市云阳街道教师新村社区的王挺(化名),系听力言语一级、视力四级的残疾人。今年3月15日,王挺在丹阳市云阳街道城区的四牌楼摔倒致脑干出血,后被送至丹阳市人民医院急救,出院后仍需康复治疗。云阳街道社会事业办公室民政岗在接到电话反映后迅速了解情况,牵头云阳街道司法、残联、派出所、社区等部门,通过政策衔接帮助王挺办理了低保,并安排王挺顺利入住敬老院,此举,深受王挺家人点赞。
云阳街道社会事业办公室民政岗主任王丹介绍,一方面,搭建“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机制,云阳街道部门联动,建立困难家庭需求与社会救助资源精准对接的大平台,实现精准救助与精准帮扶。另一方面,社会救助精准扩围增效,织牢社会救助保障网,加大主动发现力度,完善大救助体系,将符合救助条件的因灾、因病造成生活困难的群众及时给予救助,低保对象精准救助率达100%。
联合村(社区)
解决困难群体难题
家住丹阳市云阳街道中山路社区的低保户刘建明一生未婚,无儿无女,父亲早年去世,母亲为监狱服刑人员。2023年,刘建明因突发疾病入院后,失去劳动能力,生活上一直借住在朋友家中。在了解到刘建明实际困难后,中山路社区民政条线工作人员刘炜及时按照民政救助的相关政策为刘建明申请办理了临时救助和最低生活保障金。今年5月,在定期走访时刘炜发现刘建明的身体每况愈下,刘建明朋友平日工作繁忙照顾刘建明有心无力,为让刘建明的生活能够得到长期保障,在征得本人及其家属同意后,帮助刘建明找到了一所适合的敬老院,不仅生活起居有人照顾了,也可以摆脱一个人生活的孤独感,更有利于身心健康。
近年来,云阳街道社会事业办公室民政岗通过统筹构建街道、村(社区)两级社会救助联动工作机制,加强对社会救助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综合协调,同时,优化村(社区)“村(社区)级民政工作者”“网格员”“社会工作者”三类人员联动协作工作机制,定期对三类人员进行培训,做到主动发现、及时干预、精准救助和综合帮扶困难群众。截至目前,云阳街道农村在册低保户共98户147人,城市在册低保户共99户137人,特困107人,低保边缘和支出型困难家庭8户12人,今年以来共发放低保金227.4万元,各类临时救助75.33万元。
联合社工站
给予困难群体温暖
丹阳市云阳街道公园新村社区困难对象张新(化名),张新属于听力三级残疾类型,并患有糖尿病,目前该病引发身体不同部位不同脏器不同程度损伤。丹阳市云阳街道慈善社工站社工通过入户走访,了解张新的需求后,立即向云阳街道社会事业办公室民政岗汇报,在丹阳市残联等多个部门的帮助下,张新申领到了助听器。张新对云阳街道慈善社工站提供的专业服务赞誉有加。
按照“党建引领、政府出资、社工实施、社会参与”的思路,近年来,云阳街道社会事业办公室民政岗以慈善社工站为载体,在社会救助服务和困难群众之间搭建起一座桥梁,聚焦困难家庭、孤寡老人、困境儿童、残障人士及其他特殊困难群体,发掘和凝聚公益慈善力量广泛参与社会救助。
本报记者佘记其
本报通讯员王丹王银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