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镇江 > 扬中 > 正文
扬中:护士长写了一封《感谢信》给护士长
2021-02-23 08:56:00  来源:京江晚报  

2月17日,农历正月初六,扬中市人民医院血透室护士长祝瑞霞,在当天20时敲击完键盘上最后一个数字后,一封长达2581字的《感谢信》完成了。

和患者写给医护人员的《感谢信》不同的是,祝瑞霞的这封信,是写给另一家医院的护士长的。从《感谢信》刚打头就能看出,在她眼中,这位同样为镇江市民提供护理服务的护士长,不仅是同行,更是老师。

这位“老师”,就是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腹部肿瘤科六病区护士长、主任护师、专科护士、硕士生导师、静脉输液治疗学科带头人冯玉玲。

之所以要用《感谢信》的方式来表达内心情感,是因为正月初五祝瑞霞面临的一件“棘手”事件发生后,她找到冯老师求助,而之后的经历就像“导火线”,一下子将10多年来冯老师留给她的各种感触激发了出来。

事情,还要从正月初四说起。

2月15日14:30,祝瑞霞手机骤响,扬中市人民医院肿瘤科护士长告诉她,科室有一名高龄胰腺肿瘤患者,8天前刚从外地医院接受过治疗回来,体内也植入了旨在减轻药物对患者血管刺激的专业输液港,但是当天输液后出现了手臂肿胀较为严重的情况,希望身为医院静疗组长的她能帮助解决。

赶到现场后,祝瑞霞发现患者右侧手臂全部肿胀,但输液港穿刺针内又可见回血。“难道输液港体内破了?”祝瑞霞先是作出了这种猜测,但放射检查结果否定了这一可能。

按照现代医学科技的能力,植入体内的PICC导管和输液港,安全使用年限是一年,它能较好地避免由于输液导致的对患者的多次穿刺损伤。但这位患者植入输液港仅仅8天时间,如果港体出现问题,会对患者的健康带来安全隐患,而且如果重置又会带来较高的经济负担。于是,这个“非常棘手,让我焦虑恐慌”的难题摆在了祝瑞霞和同事们面前:如果输液港有问题,为什么还能抽到回血?到底还要不要继续保留?肿胀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此时,祝瑞霞想到了身为中华护理学会静脉输液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在省内外静疗方面颇有声望,被静疗领域同行称为“静疗女神”的冯玉玲老师。

求助的视频铃声,把正在家午休的冯玉玲唤醒。听完病情介绍后,冯玉玲随即帮助祝瑞霞作评估、鉴别,指导她们具体处理操作,但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紧急处置却收效甚微。此时,祝瑞霞忐忑地提出了将病人紧急送到镇江市一院请冯玉玲亲手处理的请求。冯玉玲一口应下。

18:05,患者在四位家属和包括祝瑞霞在内的两名护士长陪同下,来到了早已等在医院静疗中心的冯玉玲面前。在仔细检查患者手臂、输液港局部蝶形针固定及上肢肿胀程度后,冯玉玲耐心询问基本情况、了解药物输注过程和时间节点,还不断向患者和家属解释成因。经过判断,冯玉玲一句“输液港穿透概率极小”的话,让现场7人的紧张情绪有了很大缓解。

在祝瑞霞看来,冯玉玲为患者的检查、与患者和家属的交流,“不论是讲述专科理论,还是手把手指导我查看B超中血管的走向、导管的显影,这不仅仅是看病,更是一堂精彩且宝贵的临床静脉专科理论结合实践课,是书本无法呈现和给予的”。而在患者和家属看来,在市一院的这段时间里,他们是“遇到了真正的专家”。

当时针走过21时,患者手臂肿胀的情况,在冯玉玲的精细操作下,已得到了明显缓解。为确定植入体内的装置依旧可以正常使用,她还特地推注了100毫升生理盐水,发现手臂不再出现新的肿胀后,祝瑞霞遭遇的“棘手难题”,终于解决了。随后,她还接下了后续处理化疗药外渗问题的事,从而打消了患者和家属的顾虑。

经历了治疗和奔波,加之高度紧绷的神经,患者和家属当时已有些身心疲惫。将这些看在眼里的冯玉玲回到科室,把她和同事们放在科室里的饼干、面包等“加班储备粮”取来,让患者、家属和扬中的同仁们赶紧垫垫肚子,而她自己从下午到夜间还水米未进。

《感谢信》中,祝瑞霞提到了当时她的复杂心情:因为自己没能找到原因而“难过”;因为问题最终得到妥善解决而“心落地了”;因为冯老师毫无保留地言传身教而“感激”;因为冯老师将微信主动告知患者家属,并要求患者每天测量两侧手臂臂围对比,还要拍照片发给她“查作业”而感到“感动和敬佩”。

大约21:20,冯玉玲送患者和陪同人员离开医院时,一句“奶奶,我会负责到底的,以后有静疗方面的问题随时联系我”的叮嘱,更是让扬中来人感激不已。

“回去的路上,路灯在黑夜中璀璨,我心中久久不能平静,每一次和冯老师接触都让我有收获。”祝瑞霞在《感谢信》中写道,“回想2010年踏上护士长岗位起,跟着冯老师学习管理,每每遇到静疗问题,只要找到冯老师,她都能够及时帮助处理。就这样,冯老师带领着镇江一院静疗护理团队一直在为全省、全市培养静疗专科护士,始终落实延伸服务,通过科技服务站帮扶基层,不断给基层护理工作带来指引和前进的动力。她,就是我人生的起航灯,这里我再次说声——谢谢您,冯老师!”

而时隔几日后回顾这件事,冯玉玲聊得更多的,不是她在学科专长上的强和专,而是她对静疗学科未来发展上的思考和筹谋:“医院对护理专科护士团队建设十分重视,这也是包括我们静疗专科护士团队在内的多个团队能够不断往前走,而且能够拿出很大一部分精力为二级医院和基层卫生机构培养专科人员的强大动力。现在,以我们医院为龙头的镇江静疗科技服务站、基层PICC维护网络已经实现了各市、区的全覆盖,这为患者更近距离接受高质量专业护理服务创造了很大便利。接下来,我们也想借助江苏省专科护士培训基地这一重要平台,为全省静疗学科的持续发展输送更多人才,提供来自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的‘镇能量’。”

(记者 崔骏 通讯员 朱研)

责编:国亚妮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