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他是善于协调乡村矛盾的“老娘舅”,有人称他是古道热肠的“慈善大使”,有人夸他是农村年轻干部的“导师”。他叫骆宏才,姜堰区沈高镇退休干部,多年来,他一直奔走在推动乡村振兴的路上,发挥余热,活力满满。
编撰村志设计村史馆
古村留痕、农具展示、习俗礼仪……连日来,一拨一拨的村民看了河横村史馆设计,深有感慨,称赞骆宏才留住了河横村的厚重文化,唤醒了人们的记忆和乡愁,为乡村旅游增添了新彩。
68岁的骆宏才,退休前先后担任过村支书、乡镇组织科长、纪委书记、人大副主席等职,对农村有着特殊感情。任职期间,骆宏才走遍了沈高每个村。沈高镇河横村是生态环境“全球500佳”,亮点众多,旅游业蓬勃兴起。骆宏才一直想为河横村的旅游业“添把火”。
2018年9月,骆宏才开始编撰《河横村志》,他挨家挨户走访,搜寻村史资料。不少人回忆河横村有2名烈士,骆宏才多次前往姜堰烈士陵园,翻找资料,仔细核对,最终发现,河横村有7名烈士,丰富了当地红色教育资源。
为生动记述农家美食,骆宏才自掏腰包,请食客品尝“河横八鲜”等特色菜,写下河横美食文化的章节。
历时一年半,25万字的《河横村志》顺利完稿,分村情概览、生态农业、土特名产、乡村旅游等13个篇章。
今年4月,河横村采纳骆宏才的建议,盘活300多平方米的闲置厂房,建造河横村史馆,复活《河横村志》的经典内容。骆宏才主持设计了村史馆的模型,拿出结构方案,通过审定。目前,村史馆已启动招投标程序,预计6月份建成开放。
化解征地拆迁矛盾上百起
在沈高镇,无论是项目建设还是宅基地搬迁,遇到问题矛盾,骆宏才到场都会迎刃而解。
泰州市燃料公司溱湖大道油库选址单塘村,需征地150亩,涉及农户61户,大多数农户与镇政府签订土地补偿协议,但少数农户恋旧阻挠,致使项目无法上马。骆宏才主动承担劝导责任,挨家走访征求意见,罗列项目落地的种种好处。村民老李不满意安置的宅基地,自选了一块原先是废沟塘的位置,施工时墙基塌陷。老李急得直跺脚,骆宏才拍着胸脯保证,“老李别急,房子造不起来,就搬到我家住。”骆宏才请来专业队伍,借泵抽水,清理淤泥,浇筑底板,连续苦战11天,终于稳住墙基,感动了老李。因人而异,一户一策,最终,难题全部得到解决。
姜沈路拓宽、姜官路改造、启扬高速建设、纺织厂搬迁……骆宏才真心为群众着想,善于换位思考,化解了一个个棘手矛盾。一个个项目落地见效,骆宏才也赢得乡村“老娘舅”美誉。
据统计,近年来,骆宏才协调化解的征地拆迁矛盾有上百起,节省了政府上百万元的开支。
帮扶30多个贫困学生和困难家庭
骆宏才每天奔走在乡村路上,看到贫困家庭的孩子,他会掏出日记本,记下姓名和联系方式,落实帮扶措施。
4年前的一天,骆宏才走访华杨村发现,孤儿小梅4岁失去父母,72岁的爷爷在外打零工,奶奶手脚残疾,一家三口主要靠低保维持生活,家庭困难。骆宏才将自己的手机号码写在小梅家墙板上,“以后,有什么困难,直接打我电话。”此后,骆宏才隔三岔五到小梅家,送衣送物,辅导其学习。他还找到小梅所在学校领导,帮助减免相关费用。
“没有骆爷爷帮忙,我上不了大学。”天民村大学生杨晓宇说。小杨父亲几年前因车祸去世,母亲患重病。去年暑假,小杨考取大学,家里拿不出钱来,他决定弃学。骆宏才知道后,多方筹集到善款8.3万元,解决了小杨大学四年的费用。
防疫期间,骆宏才放心不下居家困难群众,先后给2名孤儿、5名重病患者,以及沈高镇敬老院的36名五保老人送钱送食品。敬老院73岁的老人陈铁荣说:“老骆真是难得的大好人,他的退休金几乎都用在我们身上了!”
这几年,骆宏才以各种方式,先后帮扶了30多个贫困学生和困难家庭。沈高镇党委政府称他是乡村扶贫助困的“慈善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