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时代前进的号角。
早在2011年,宿迁传统戏剧泗州戏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名录,这也是宿迁首个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的项目。
泗州戏唱腔婉转华丽、优美动听,主要有“主腔”“射腔”“衣吆腔”等。演员似唱非唱、似说非说,白口、唱腔、表演风格与当地的生活语言、风土人情紧密相连,伴奏主要以土琵琶、二胡、竹笛为主,淳朴、热烈的剧种风格,深受戏迷喜爱。
除了泗州戏,柳琴戏、淮海戏、苏北琴书、苏北大鼓等宿迁地方戏曲和曲艺同样深受戏迷喜欢。这些传统艺术形式承载着宿迁的往昔记忆,生动彰显着宿迁人民的精神风貌与文化自信。
近年来,宿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积极推动全市艺术创作生产,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才能演绎精彩。宿迁广大文艺创作者主动从祖国、时代的迅猛前进中捕捉灵感、发掘主题、获得力量,推动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2024年,大型现代淮海戏《板凳姐上任》先后入选江苏艺术基金2024年度资助项目和江苏省2024年度重大题材文艺创作项目名单;柳琴戏《美人草》先后荣获紫金文化艺术节小剧场单元(第三届)优秀剧目、紫金文化艺术节小剧场单元(第三届)最佳导演……
此外,宿迁以保障人民文化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推出原创精品剧目作为着力点,把促进文旅融合作为突破点,积极探索理念创新、形式创新、内容创新,全力推动全市小剧场规范化建设、高质量发展,全市各级各类文艺创作单位推出儿童音乐剧《红色小英雄》、淮海戏《三戡枭》、泗州戏《春满上塘》等多部小剧场剧目,让越来越多的市民在“家门口”就能看一出好戏。
如今,宿迁文艺工作者们笃志前行、辛勤耕耘,全市文化创作氛围浓厚、佳作频传,“文化之花” 在西楚大地绚烂盛开、香飘四溢。(记者 李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