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宿迁 > 正文
宿迁市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成效显著
2025-04-14 09:46:00  来源:宿迁网  

在宿迁,闲暇的一天,你会如何度过?是漫步历史文化街区,探寻城市的前世今生?还是窝在街角城市书屋,伴着清茗沉浸书海,度过诗意午后?又或是约上友人,在美术馆来一场沉浸式艺术展之旅?

“只要有空,我就会来图书馆读书。这里环境安静,藏书丰富,特别适合在闲暇时给自己‘充电’。”4月8日中午,市民王晶安静地坐在沭阳县图书馆社科阅览区,手中捧着书,沉浸其中。

沭阳县图书馆占地24.1亩,建筑面积1.54万平方米,是省内较大的县级图书馆,内设种类最全、藏量最大的县级现代方志馆。馆内设置低幼阅览区、少儿阅览区、社科阅览区、24小时自助书吧等22个服务区域,为读者提供借阅、讲座、交流、阅读推广等公益服务,打造了多元的公共文化服务空间。

自助办证机、借还机、导览机器人和虚拟图书馆可以帮助读者更高效地使用图书馆,瀑布流数字阅读系统、朗读亭、有声图书馆可以满足读者多样化阅读需求,数字体验区配备的AR、VR设备进一步提升了读者的阅读趣味性……沭阳县图书馆内现代化的设备随处可见,不仅为读者提供了海量丰富的数字阅读资源,还拓宽了图书馆为民服务途径。

“为了更好地服务广大市民朋友,充分满足广大读者需求,我们持续提高服务质量。”沭阳县图书馆馆长仲莹介绍,针对不同阅读人群的特点,沭阳县图书馆积极举办传统剪纸艺术体验活动、“当哪吒遇上非遗传拓”阅读体验等形式多样的非遗传承活动,让广大读者在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近距离接触非遗,参与到非遗艺术创作中,感受非遗艺术之妙。

沭阳县图书馆是宿迁打造公共文化空间的鲜活范例。近年来,宿迁积极加强公共文化新空间建设工作,坚持“品质化”“人性化”“特色化”,不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全市共有50家空间入选省级“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打造对象。

如果说博物馆、图书馆等大型地标性文化场馆是一座城市的文化“主动脉”,那么城市书房、社区文化站等新型文化空间则以丰富业态和市场活力,充盈了城市生活的“毛细血管”。全市50家省级“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涵盖了市、县(区)公共文化场馆,乡镇(街道)、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非遗馆、书屋书院等多种类型,从社区逐渐覆盖到城市的各个角落,延伸到市民“家门口”。

在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的打造过程中,宿迁各地根据自身的功能和定位,注重功能和服务创新。其中,市博物馆、宿城区图书馆、沭阳县图书馆等公共文化场馆引入数字体验、非遗体验等内容,宿城区龙河镇文体中心、泗洪县天岗湖乡文化站、宿豫区豫新街道江山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等设立乡情馆、文创产品展示区等,为基层群众提供更有针对性、更有吸引力、更有创意的服务项目和内容,大力提升公共文化设施的利用率和服务效能……

此外,宿迁各地还创新方式方法,坚持“多元融合、共建共享”工作思路,积极推进复合型文化空间服务形态,让各文化场馆在保持各自特色的基础上,融合乡村旅游、非遗等多业态。并积极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空间建设运营,紧密连接受众的文化需求和消费习惯,采取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模式实现双向奔赴、优势互补。

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宿迁将进一步推进复合型文化空间服务提升,坚持优化基本服务,统筹开展特色服务、数字服务、便民服务,以多元、多样、精品、跨业态的服务提升全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记者 李文静 见习记者 曹钰蓉)

责编:秦春凤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