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宿迁 > 正文
文明宿迁,处处皆暖意
2025-05-19 09:55:00  来源:宿迁网  

商场、医院、街道等公共场所,作为社会文明实践的前沿阵地与关键领域,肩负着推动社会整体文明进步的重要使命。5月15日,记者深入探访宿迁这些公共场所,细致观察文明行为在日常生活中的点滴体现,生动展现宿迁这座文明城市的处处暖意。

医院:无烟医院,让患者安心

《宿迁文明20条》明确提出“公共场所不吸烟”,多年来,经宣传引导,如今,在公共场所已经很少能看到市民随地吸烟的场景,大部分吸烟的市民都能进行自我约束,为他人着想。

5月15日,记者走访了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平安路院区。刚踏入医院门诊大楼,醒目的“禁止吸烟”标志便映入眼帘,清晰标注着“您已进入无烟场所,室内所有区域禁止吸烟”的提示语。

不仅如此,医院内部还广泛设置了宣传牌,上面赫然写着“无烟医院 禁止吸烟”八个大字,并配以直观的禁烟标志,进一步强化了无烟环境的氛围。

此外,院内还设置了多块广告牌,内容涵盖践行《宿迁文明20条》《人情新风“宿9条”》以及《文明宿迁“诚10条”》等,文明之风在医院的每一个角落都得到了生动的体现。

对于这样的无烟环境,市民杨女士深有感触:“二手烟的危害真的很大,尤其是担心会对孩子造成影响。我经常来这里产检,从来没有见过有人吸烟,这样的无烟环境让我感到非常放心。”

在江苏省人民医院宿迁医院的门诊大厅,控烟劝导员正认真履行职责,劝阻前来就诊的市民在医院内吸烟。每天,控烟劝导员都会在医院的楼道、电梯间、卫生间等处进行细致巡查,维护无烟环境。

“医院内有控烟劝导员进行控烟宣传,这真是一件大好事。”正在排队挂号的何女士由衷地夸赞道,“有了他们,我们就可以更好地避免二手烟的侵扰,享受更加健康、清新的就医环境。”

商场:文明乘坐,“梯”升幸福

电梯作为现代公共场所不可或缺的设施,其使用规范日益受到重视,《宿迁文明20条》便明确倡导了“出入电梯间先下后上”。5月15日,记者走访了市区多家商超,实地观察这一文明行为的践行情况。

记者先是来到了市区洪泽湖路上的一家大型商超。正值中午,商超内人来人往。在扶手电梯上,记者发现,顾客均自觉靠右站立,为左侧留出通行空间,电梯运行井然有序。

随后,记者又前往位于市区西湖路附近的一家商场进行探访。在这里,同样的一幕再次上演:顾客乘坐扶手电梯时,均默契地靠向右侧,同时稳稳地握住电梯扶手,确保自身平衡与安全。

此外,在商场的直行电梯间,也涌现出不少温馨瞬间。中午时分,正是外卖员最为忙碌的时刻。在1楼电梯门口,几位顾客正耐心等待电梯,而与此同时,从楼上下来的外卖员因急于送餐而显得有些焦急。面对这一情况,顾客主动站在电梯一旁,为外卖员让出了通行空间,展现了城市文明的新风尚。

小区:垃圾分类,让文明新风“驻”心间

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也是一座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近年来,宿迁扎实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加快配套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设施设备,积极引导市民用实际行动保护环境,让绿色低碳环保理念更加深入人心。5月15日,记者走访市区多处小区,切身感受垃圾分类给市民生活带来的变化。

5月15日上午,在宿城区兴鸿一品小区,随处可见垃圾分类回收点。这些垃圾分类回收点干净整洁,不同种类的垃圾投放口按标准设置,一目了然。市民徐丽正在将家中的垃圾按照种类扔进相对应的投放口,这已经成为她每天的习惯。

“果皮、菜叶是厨余垃圾,饮料瓶是可回收物,要分门别类投放。以前废纸箱、废塑料袋都是跟餐厨垃圾混在一起直接扔,现在小区有了垃圾分类回收点,生活垃圾可以回收再利用,我觉得这样非常好。”徐丽表示,她也会带孩子一起进行垃圾分类,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

在宿城区项王小区三期内,记者看到,垃圾分类回收点也均匀分布在小区的各个角落。从“扔进一个桶”到“细分几个口”,72岁的张崇光笑着说:“如今生活有了大改变,不仅周围环境变好了,生活方式也跟上了‘潮流’。”他早已经摒弃几十年垃圾“一锅烩”的习惯,学会了垃圾分类,玩转了线上兑换。

记者注意到,部分可回收物分类站上还带有显示屏,居民登录后,将可回收物分成不同类别,投入回收柜中,就可以获得环保积分,并能用积分兑换生活用品。“对于需要回收的大件物品或者较大件的可回收物,也可以预约上门回收,也很方便。”该小区物业公司工作人员介绍,小区会不定期开展环保知识宣传,形成“教育一个家庭、带动一个单元、影响整个社区”的良好效应。

街道:“道”处皆风景

在2018年发布的《宿迁文明20条》2.0版中,“车让人 人快走”被列入其中。5月15日下午,记者来到市区洪泽湖路,目之所及,主次干道宽阔通畅、背街小巷整洁宽敞。

在洪泽湖路某路口旁,“车让人 人快走”标语醒目。下午2时许,一名老人刚走上人行道,一辆公交车主动停下。老人刚走过路口,又有一对母女从马路对面走来,公交车继续等待。这时,旁边又驶来一辆银色小轿车,也跟着停了下来。直到斑马线上的行人全部通过,斑马线两侧等待的车辆才缓缓起步。

记者又随机走访市区的多个路口,处处可见这样和谐的画面:行人走在斑马线上时,两边车辆随即降低了车速,停下车让行,而行人也会加快脚步,快速通过路口,不给交通造成延误。小小斑马线展现了宿迁的大文明,“车让人 人快走”早已经不是一句口号,在行人与车辆的相互礼让中,大家共同营造着和谐安全的交通环境。(记者 倪家乐 见习记者 欧怡娜)

责编:秦春凤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