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着春天的脚步,4月8日,江苏司法行政系统第六届“4·8司法日”联动服务宣传活动如约而至。
送法进万家,惠民实事暖人心
8日上午,省司法厅政治部主任赵庭朴带队走进电台直播间,向公众介绍司法行政法治保障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的硬核举措,同时带来2019年度司法行政惠民实事项目成绩单。接着,赵庭朴发布打造“立法民意直通车”、加强涉民生重点领域法治督察、建成非诉纠纷解决综合平台、加强基层法律援助、深化法律扶贫专项行动等2020年司法行政惠民实事项目,十几万听众通过电波收取法治红包。
近1个小时的热线对话中,赵庭朴和业务处室负责人听取群众诉求,现场答疑解惑。图文直播互动中,有网友评论说:“原来每一份‘红头文件’出台背后都有司法行政人的身影!”“枝叶关情,点赞司法行政惠民实事举措!”
“司法行政工作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法治惠民是司法行政机关必须作答的时代命题。”省司法厅厅长柳玉祥介绍,持续开展“48司法日”活动,就是要亮出法治成果的“惠民含量”,提升司法行政工作的知晓率、首选率和满意率。
律师变“主播”,法治云游收获多
劳动者被隔离或治疗期间,用人单位能否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如果合同受到疫情影响是被动等待,还是应主动采取措施?如何运用不可抗力条款?……8日下午,大咖律师公益系列讲堂在江苏省公共法律服务中心首次开讲,主讲嘉宾是北京大成(南京)律师事务所的马伯元、江苏冠文律师事务所的许勇。这两位省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实务专家直面镜头,当起“法律主播”。在互动环节,网友们提问踊跃,专家对降薪等13个具体法律问题逐一回复,开出法治良方,超33万名网友在线收听。“结合案例讲得透彻,脑中有法,心中不慌。”网友们纷纷留言好评。
多渠道满足群众需求,派送法治文化“宅”福利。去苏州市宪法宣传教育馆,重温宪法诞生的苏州记忆;到常州史良故居,看看新中国第一任女司法部长史良桌上的“人权保障”银盾;徜徉姜堰十里滨河法治文化观光带,见证法治文化和运河地域文化交相辉映……4月8日,江苏法治文化云游馆鸣锣开馆,首批40件展品各富特色,当天就接纳了6万人参观。
为提升12348法网知晓率和首选率,省司法厅重点打造的视听作品在公交、地铁移动屏、户外电子显示屏、“法润民生微信群”等平台广泛推送。当天,各大平台轮播1.2万次。
服务进网格,法治助力解难题
苏州市吴江区的一家电梯股份公司节后复工面临重重困难:一方面是大量订单需加紧赶制,遍布全国的10万余台电梯亟待维护;另一方面,到岗员工不足,原材料、配件采购困难,交通物流不畅,资金流几近停滞等问题,让企业合同风险骤增。苏州市司法局法律服务团专家通过法治体检,为企业开出“对症方”,让公司放下了包袱,全力投入生产。
着眼群众需求,开出法治“药方”。司法日前后,全省司法行政机关结合“法润江苏 2020春风行动”,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大力推介法律咨询、公证、仲裁、远程法律援助、人民调解等不见面办理,依托专业法律服务进网格派送法治礼包。
常州、宿迁等地加大涉疫情法律知识宣传力度,通过“以案说法”,解读法律法规,为疫情防控期间企业依法依规复工复产提供法律和政策指引;淮安开设“以案释法半月谈”等云课堂,开展公益普法;扬州致中小企业、个体户公开信,广泛告知法律服务事项,扬州市非诉讼纠纷解决分中心揭牌运行;苏州、徐州、盐城、南通等地主动对接工业园区、工矿企业等,提供多样化、差异化、精准化服务,助力企业解难题、防风险、保经营、促发展。
特殊的时间节点,传递着法治温暖。法律从纸上走进越来越多的群众心里,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渐成风尚。
本报通讯员 邢媛媛
本报记者 倪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