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要闻 > 正文
“圆梦老爹”与六百三十六个“书包”
——首届“长三角慈善之星”颜正明的24年“助学长征”
2020-05-19 15:39:00  来源:淮安日报  

如果以24年作为一个时间单元,你会否在脑海中生发出一丝闪念:人的一生能有几个24年?如果用这24年只做一件事情,你会做什么?

在淮安区苏嘴镇,有这样一位老人,今年84岁,自1996年从镇农经助理的岗位上退休后,24年来只做一件事情:帮贫困学子筹集学费和生活费。

24年,春夏更替,秋冬换季,有风有雨,有雪有晴,老人意志如铁,舐犊情深,为寒门子弟通向知识殿堂“铺路架桥”,托起了636个沉甸甸的书包,点燃了636个家庭的希望,成就了636个火热的梦想。他也因此被贫困学子亲切地称为“圆梦老爹”。

这位老人,就是“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前不久刚刚荣获首届“长三角慈善之星”荣誉称号,受到苏、沪、浙、皖四省(市)慈善部门联合表彰的苏嘴镇关工委原主任颜正明。

为了“摸底”,他年复一年奔波在全镇11所中小学校、23个村庄之间;在他的帮助下,636名贫困学子得以圆梦校园,其中176人是面临失学的大学生。

颜正明会计出身,能写会算。退休那年,开办商店的女儿满心欢喜,以为父亲终于可以到店里给自己搭把手。没曾想,镇领导找颜正明,希望他把镇关工委的“担子”挑起来。

一听说“关工委”,颜正明来了精神:“做积德行善的事,好!我父亲生前是小学教师,那时候1个月工资才30多元,班里念不起书的娃娃,都是他帮忙垫的学费。我要能把关工委这副‘担子’挑在肩上,为娃娃们做点事,也算是传承呢。”

嘴上两张皮,说起来容易。20世纪90年代的苏嘴镇,家家户户并不富裕,子女上学的费用是一笔重要的家庭开支。可全镇究竟有多少寒门子弟上不起学,颜正明一无所知。

毛主席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到镇关工委走马上任后,颜正明带着几个离退休的老伙计,早出晚归,全镇11所中小学校、23个村庄挨个走访,凡是上学有困难的贫苦娃,统统造册登记,拢共108人。

有了“底数”,开始“找米”——募集助学善款。“今天跑东家,明天找西家,敲门‘化缘’,第一年七七八八加起来,募集到1万多元。”颜正明回忆,尽管钱不多,一分一厘都用在了刀刃上,当时每个娃娃一个学年的费用只需要80元左右,再送一套学习用品,108个寒门子弟,没有一个因贫辍学、失学。

颜正明每天忙助学,去年已过世的老伴许梅英,生前同样有一副菩萨心肠。2018年,贫困大学生小裴因腿部病变,手术后回家休养,81岁的许梅英先后三次捐款1400元,还特地上菜场买了乌鱼、猪蹄膀,让女儿送到小裴家里,给小裴补营养。

11所中小学、23个村庄,24年来,颜正明年复一年调查走访,日复一日募集善款,累计帮助636名贫困学子圆梦校园,包括176名面临辍学的大学生。24年来,得益于他的助学善行,有60名寒门学子考上大学,其中2人被清华大学录取;500多人已从学校毕业,走上了工作岗位,有了自己的事业和家庭。

为了“化缘”,他磨破了8双皮鞋,骑坏了5辆自行车,总行程8万多公里,相当于绕赤道两圈;在他的带动下,10余名离退休人员一路相伴,投身“助学长征”,募集善款210万元

淮安区是周恩来总理的家乡,崇德尚善是淮安区人代代相续的基因。2010年以来,该区已涌现出各级各类道德典型1000余名。2014年1月入选“江苏好人榜”的颜正明,就是其中的一位。

24年来,颜正明一直珍藏着17本记事本,上面记录着全镇一茬一茬的贫困学子名单、所在村组地址、资助金额,还有每笔助学善款的捐赠单位、捐赠人姓名。

24年来,颜正明每天开门“三件事”:进学校问需、跑村庄摸底、募善款助学。“近一点的地方腿走,远一点的地方就骑自行车,如果去市区,镇政府就会安排小汽车接送。”颜正明乐呵呵地说,走路费鞋,骑行费车,这些年光是去“化缘”,就磨破了8双皮鞋,骑坏了5辆自行车,总行程达8万多公里。

80岁的王连璧提到这样一件事:2010年冬天,镇上的孤儿小于因为付不起住校费,打算开春后辍学去打工。当时寒风呼呼,下着大雪,颜正明得知情况后,骑上自行车直奔小于家里,给小于打气,想办法帮小于筹够了住校费。“一不沾亲二不带故的,为了助学,风雪也没把他挡住,叫人佩服。”王连璧说,“24年来,包括我在内,有13位离退休人员都跟着他走上了助学路,年龄最大的陈启文今年已经90岁,事事到场。”

颜正明的助学善行,温暖了身边人;慷慨解囊的好心人,也感动了颜正明。“小顾父亲去世,母亲病重,考上了大学,没钱上。我把情况跟区烟草专卖局的人一说,人家当场就资助了3500元,连续四年,直到小顾大学毕业,有了工作。”每笔善款,颜正明都烂熟于心,“捐款最多的是淮安曙光双语学校董事长,从2007年一直到现在,已经资助了70名大学生、60名中学生、60名小学生,去年一年就资助了6万元。”颜正明掰着手指算了算,24年来,市、区、镇三级总计有51家单位、60位企业老板伸出援手,捐赠总额达210万元,“每次我找上门,他们从来都是热情相迎,没有一次让我白跑。”

为了“报恩”,他时常提醒自己:“作为一名有着40年党龄、受党教育多年的老党员,余生已屈指可数,唯有发挥余热,才能对得起党,只要还能动,助学这条路,就要走下去”

退休之后,时间完全由自己支配,晚年生活应该如何度过?这个问题,颜正明在退休前不止一次琢磨过。退休至今,24年过去了,已是四代同堂的颜正明,用行动找到了答案。

“闲是一天,玩也是一天,为社会、为老百姓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心里才踏实,这把年纪,才算没白活。”颜正明时常提醒自己,作为一名有着40年党龄的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丢,受党教育多年,这份恩情要报答。

宗旨就是信仰,有信仰的人就不怕吃苦。24年来,颜正明坐公交、转长途,先后去过镇江、南京、南通、徐州、苏州等地,领着30多名考上大学的贫困学子入校报名,只为找校方“求情”,给娃娃们减免学费。“有一年,小郑考上清华大学,四年的学费要16000元,我正好在忙着给几个小学生‘化缘’,抽不开身去北京,就给清华大学寄了一封信函,请求学校给小郑减免学费。学校知道情况后,免掉了小郑大学四年的全部学费。”颜正明说,“富人得一斗,穷人得一口,有这一口,就能改变命运呢。”为此,除了东奔西跑“化缘”,这位“圆梦老爹”,还帮助70多名寒门子弟申请到了助学贷款,使他们得以安心上学。

报恩就要行动,莫道桑榆晚。“每年清明节,我都组织孩子们到周恩来纪念馆、大胡庄八十二烈士纪念馆和盐城新四军纪念馆等红色基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孩子们向捐款单位、企业老板汇报学业情况,也是一年一次,雷打不动。”让颜正明高兴的是,受资助的中小学生,已有60多人相继考上大学,在大学里年年都拿奖学金。

孩子们不但争气,也懂得感恩。“写给我上百封感谢信,送来的锦旗有几百面,一放假都朝我家跑,来看我。”颜正明说,看着娃娃们欢快的模样,自己就是再苦再累,心也甜。

2016年,颜正明80岁。镇关工委的“接力棒”,传到了年轻人手里,他则被聘为镇关工委的顾问。“既是顾问,就不能不顾不问。”彻底“退休”的颜正明担任顾问4年来,激情不减,热情不散,每天开门还是“三件事”:进学校问需、跑村庄摸底、募善款助学。■融媒体记者 杜勇清 王正道 王 舒

责编:秦春凤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