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大半个月来,“戴盔”成了南京市不少电动自行车骑车人关注的话题,尤其是5月15日《江苏省电动自行车管理办法》出台后,“骑乘电动自行车应当佩戴头盔”被写入法律。
南京交管局提供数据显示,在南京市,八成骑车人已自觉戴上头盔。而在大半个月前,这个比例不足三成。
为了帮助骑车人养成“戴盔”习惯,社会各界一直在努力。
高科技,戴AR眼镜体验不一样的事故感受
戴头盔骑电动自行车,可以有效降低交通事故对骑车人的伤害。
为了让骑车者能“身临其境”地“亲身感受”,南京市江北新区交警们还用上了高科技。
5月18日上午,记者在桥北路柳洲东路路口看到,一名没有佩戴头盔的男子被交警拦下,警察拿出一款AR眼镜让他戴上,几分钟后,男子摘下眼镜,不好意思地说:“我这就去买头盔。”
南京市江北新区交警支队副支队长丁锐告诉记者,这是他们新引进的交通安全宣传“利器”。据了解,只要戴上眼镜,眼前会出现自己骑车前行并被车撞飞的场景,因未佩戴头盔,“骑车人”只能眼睁睁看到一辆车撞上自己,紧接着满屏血花,那逼真的撞击感和血淋淋的场景让每一个戴眼镜的人心有余悸;随后,第二段视频开始,还是同样的路和同样的撞击,但这一次“骑车人”戴上了头盔,被撞飞时,头盔很好地保护了头部,并没有什么大碍。
“模拟事故现场的仿真体验比什么都管用。”丁锐道。
找抓手,大企业成重点“关注对象”
5月12日上午,南钢集团保卫部会议室内,一场关于非机动车管理的经验介绍会正在这里进行。
“我们集团每天有1.9万人次的非机动车进出,现在95%骑车人都戴上了头盔,3个月前,戴头盔的人数只有20%。”南钢集团保卫部、人武部部长黄卫东介绍道。
身为大型企业,南钢集团每天约有万名职工骑电动自行车上下班,而厂区内货车多,道路条件也有限,非机动车与机动车的碰擦事故之前时有发生。
为了加强对非机动车的管理,早在今年2月,南钢集团行动起来。
“我们对24家生产厂设立了专项交通绩效考核。”黄卫东介绍,交通绩效考核由3个部分组成:学习教育占20%、交通违法占50%、事故发生率占30%。每天早晚上下班时,保卫部交通安全人员会在门岗处检查骑电动自行车的职工头盔佩戴情况,若发现未戴者,不仅其所在的生产厂要被扣分,各厂内部还会对他们进行处罚。
除此之外,南钢集团还加大对交通法规和交通安全常识的宣传力度,专门研发出一款小软件,对每位员工的电动自行车进行合规审查登记,确保牌证齐全;还要求员工在线签署安全承诺书等。
听完南钢集团的经验介绍,在场的可口可乐公司、扬子巴斯夫等大企业的相关负责人连连点头。
这场经验介绍会的组织者正是江北新区公安分局交警支队。支队长高宣颐告诉记者,目前长江大桥上“戴盔”率已超过80%,他认为宣传“戴盔”不仅是交管部门的事情,更是全社会的事情。
“南京市江北新区大型企业员工众多,我们做过统计,这些大企业中骑电动自行车的员工数占整个江北新区骑车人数的5成以上,所以只有大企业积极行动起来,全民动员、全员参与、全面管理,才能更好地巩固夯实并逐渐提高现阶段成果。”高宣颐道。
重教育,主要路口交警全天候苦口婆心劝说
这段时间,不少骑车人在主次干道路口都能看到交警拦下未佩戴头盔的骑车人进行教育。
“这么重要的头盔,当然只有戴在你宝贵的头部才能起到保护作用。”
“我看得出你发型是才做的,不过你想想发型重要还是安全重要?”
在南京市秦淮区,类似这样的对话对交警喻何鑫来说,每天都要讲近百遍。根据南京交管局相关规定:5月1日起,民警对未佩戴头盔骑行的驾驶人,若属于首次发现,会现场拍照并在警务通中录入其身份证号码,进行口头教育。
“口头教育不是板着脸训话,我觉得应该先化解对方心防,这样骑车人才能接受你的观点。”喻何鑫说,所以他尽可能用诙谐易懂的方法进行教育。
在老下关区,民警们对未佩戴头盔的骑车人也是煞费苦心。“高峰15个岗、平峰5个岗,只要发现有人没戴头盔,民警们都会拦下来教育,5月以来,我们已经口头教育4205人了。”该大队副大队长李鑫说。接下来,他还购买了一批儿童头盔,打算进小学校园进行宣传,通过“小手拉大手”的活动,让孩子们带动并督促自己的父母戴盔骑车。
宣传教育起效果,主城区“戴盔”率达八成
据了解,本月以来,已有19463位未佩戴头盔的电动自行车驾乘人员被现场登记。如果同一人第二次被交警发现,还要接受通过参与路面执勤、观看交通安全教育片等方式进行15分钟现场安全教育。
随着7月1日后《江苏省电动自行车管理办法》的实施,南京市还会对骑乘电动自行车未佩戴头盔者制定相应的惩处细则,届时未佩戴头盔者还将被罚款。
南京交管局相关负责人透露,经过半个多月的努力,目前主城区“戴盔”率已经达到八成。(南京文明网综合南报融媒体、南京通、南京交通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