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要闻 > 正文
如皋:为1.6万名残疾人编织“幸福网”
2020-06-03 10:00:00  来源:南通日报  

“爱心卡轻轻一刷,不用买票就可直接进入候车区域,太方便了。”1日,肢体残疾人王志伟(化名)高兴地说道。和普通乘客不同,他手中持有的是一张残疾人“IC卡”,乘坐市内公交车不用自费一分钱。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近年来,如皋相继出台多项残疾人“普惠+特惠”政策,补足残疾人民生短板。

兜底保障,让残疾人生活得更安心

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风风雨雨,年逾九旬的王秀珍老人觉得,她的晚年生活很幸福,不仅有晚辈的孝顺,每月还能领取148元的社会养老保险金。

王秀珍老人的“意外之喜”,源于如皋制定出台的残疾人参加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特惠政策。2019年下半年,当地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提高至每人每月650元。对领取营业执照、自主创业的残疾人,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3000元。按照每人每年100元的标准,为0至18周岁的未成年残疾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根据不同残疾类别、残疾程度,为0至14周岁残疾儿童实施康复救助,每人每年给予补贴5000元至20000元不等;22个康复项目纳入医疗保险支出范围,参保率达100%。

健全兜底保障,为的是让残疾人生活得更安心。如皋通过“惠残工程”编织残疾人“幸福网”,让当地近1.6万名残疾人享受到各项助残政策,帮助他们重拾对生活的希望。

技能培训,为残疾人插上飞翔的翅膀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今年以来,如皋有针对性地开展技能培训,通过“互联网+”模式,着力打造“残疾人就业直通车”,提高残疾群体“造血”功能,为残疾人实现就业梦想“添翼”。

今年32岁的陈乔娟,幼年时遭遇医疗事故,失去了正常行走的能力。18岁那年,陈乔娟参加了残联开办的蛋糕裱花制作培训班。三个月的培训学习,她熟练掌握了技术。后来在2.5万元残疾人创业金的扶持下,陈乔娟开了一家“香飘万家”蛋糕店,靠做小本生意积累了“第一桶金”。和陈乔娟一样,截至目前,如皋已有近2000多名残疾人走上自食其力的道路,在各自岗位发挥一技之长。靠自己的双手赚钱,既找回了自信,也赢得了生活的尊严。

据如皋市残疾人服务中心副主任金甜介绍,当前,如皋残疾人就业主要有三种方式:按比例安排就业、自主创业和集中安置就业。不论哪种途径,只要残疾人有需求,残联都会提供“量体裁衣”式服务。目前,如皋共有548家企业,安置残疾人1291人,让更多的残疾人在家门口实现稳就业、增收入。

典型示范,激发残疾人自主脱贫新动力

打赢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战,不仅需要政策扶持、项目带动,更需要典型引领、“智志双扶”。前不久,在当地残联组织的“三进三查”活动中,残疾人陈亮亮讲述了自己实现脱贫的心路历程。视力一级残疾的他,这些年辛苦钻研,学会了按摩,靠着这门手艺不仅养活了自己,还把盲人按摩经验分享给了其他贫困的视力残疾人。

在残疾人心里,“无臂硬汉”石晓华是个传奇人物。6岁时,因遭遇电击意外失去双臂,逆境中,他学会了用脚吃饭穿衣、刷牙洗脸、打电脑、使用手机,学会了以口握笔,凭借“口书”艺术打开了生命之窗。10年来,他创办的星光残疾人艺术团,带着数十名残疾人兄弟姐妹赴浙江、甘肃、西安等地巡演,将残疾人自强不息的风采呈现在五湖四海的观众面前。石晓华在如皋创办的“梅华馆”,常年举办书法技术培训,将创作的书画作品义卖,全部用于公益事业。

“咱们脱贫攻坚既要送政策、送项目,更要送志气、送信心。只有消除贫困残疾人思想上的‘贫困’,才能激发他们自主脱贫的内生动力。”如皋市残联负责人表示,在共奔小康的征程中,如皋残联将通过“送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方式,选树一批自主脱贫典型和助残脱贫典型,激发更多残疾人的创业热情,帮助他们活出人生的另一番精彩。记者李彤 通讯员张鹏

责编:秦春凤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