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要闻 > 正文
奋战139天,抗疫英雄终凯旋
从凛冽寒冬到炎炎夏日,从保卫湖北到转战东北
2020-06-06 08:38:00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仲崇山 程守勤  

邱海波教授从吉林省吉林市返回南京,受到热烈欢迎。本报记者 邵 丹摄

今年四月十四日本报抗疫特刊群像中的邱海波教授(中)。

“因为有你,山河无恙”“热烈欢迎抗疫英雄邱海波凯旋”……从1月19日到6月5日,从严寒到初夏,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国家卫健委专家组专家、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邱海波教授5日下午返回南京。

“难忘的139天!从湖北到黑龙江、吉林,开始很艰苦,但收官很完美。在这个过程中,我体会到了国家的力量、社会的力量和百姓的支持,也为医疗卫健系统有这样一支能打硬仗、能打恶仗的队伍骄傲。”邱海波教授在机场表示。

1月19日,出差途中的邱海波突然接到国家卫健委指令,让他火速奔赴武汉参加疫情防控和救治指导工作。此后,邱海波以国家卫健委专家组专家身份投身武汉疫情防控最前线。在武汉,邱海波一直战斗在抗击疫情的“红区”(重症隔离病房),先后辗转于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武汉市肺科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等重症集中收治医院,救治重症病人。

疫情发生初期,无惧高感染风险,邱海波亲手示范为患者施行机械通气等抢救措施,用实际行动鼓励和带领医护人员冲锋在前。“重症病人在哪,我就在哪,不放弃任何一名患者!”他认为重症病人都是“盯”出来的,呼吸机和器械、用药剂量一点一点地调,始终用行动践行医者的初心与使命。面对疫情的不确定性,邱海波在救治实践中不断探索新对策,他和救治专家组的专家们提出,把救治关口前移到早期筛查病人,防止普通型转为重型、重型转为危重型。这一救治理念被广泛应用,为降低重症患者病亡率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重症病人增加,医护人员特别是重症医护出现严重缺口,邱海波第一时间建议增加全国重症医学团队驰援武汉,重症医学科、呼吸科专家下沉重症病房担任医疗组长。根据这一建议,国家卫健委迅速实施“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四集中”救治办法。全国各地医疗力量驰援湖北的“大局面”迅速形成,更多重症患者得到及时有效治疗。

随着全球战“疫”打响,邱海波多次应邀与意大利、西班牙、英国、美国、黎巴嫩、希腊、巴基斯坦、伊朗、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开展远程视频交流,向国外同行分享中国抗“疫”经验,彰显中国力量与医者情怀。

根据国家统一部署,4月15日所有援鄂医疗队撤离,仅留下一支20人的专家团队,邱海波就是其中之一,驻点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继续指导重症救治。4月26日下午,邱海波离开他战斗了99天的武汉,接到新的指令飞往吉林长春,再转道奔赴黑龙江继续战疫。

“我们把武汉的抗疫经验带到东北,并根据黑龙江和吉林病例的特点做好针对性、个性化救治策略调整。”邱海波介绍说,黑龙江、吉林两省的病例与湖北病例有所不同。从基因测序来讲,两省病例多数是输入病例,确诊病例病程潜伏期较长、临床症状不太典型,发烧病人不多,有不少病例都没有发烧,只有乏力或有点咽痛的表现,造成一些家庭聚集性传播。

“在东北,新冠肺炎患者治疗更积极更规范,防控、救治关口前移,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目前,吉林市所有新冠肺炎患者都得到很好的治疗,实现重症患者零死亡,所以我可以回来了。”邱海波说,疫情给我们上了一堂付出重大代价的课,提醒我们今后应进一步强化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未雨绸缪,这样再发生任何疫情都能够从容应对。

责编:徐晓冬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