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要闻 > 正文
学习林工精神,育党性“常青树”
2020-07-07 09:54:00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张里阳 汤春松  

从1965年,几代黄海林工不怕苦不畏难,在盐城沿海滩涂上战盐碱斗风沙,一代接着一代矢志不移地奋斗,硬是把6.8万亩盐碱地变成了林海绿洲,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还铸就了以艰苦奋斗、科学求真、守正创新、绿色发展为主要内涵的黄海林工精神,为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提供了鲜活教材。

艰苦奋斗。被当地人誉为“十八勇士”的第一批林工拓荒者,刚到林场时遇到的困难是我们今天难以想象的。上个世纪60年代,现在的黄海森林公园还是茫茫一片的盐碱地。“白茅走尘沙,盐霜刺眼花;草棚漏星月,蚊子苍蝇大……”这个顺口溜,就是当年他们艰苦生活的真实写照。喝沟塘水、吃糙米饭、睡茅草铺,他们就是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开沟引水、挖塘栽树、培苗管护,起早贪黑种下了林场的第一片绿。在“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征程中,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党员、干部要学习黄海林工不惧险阻、吃苦耐劳的艰苦奋斗作风,勇于到条件艰苦的基层经风雨,在基层大课堂中长才干,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姿态投身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

科学求真。在盐碱荒滩上植树造林,选种育苗是成功的关键。这不仅需要苦干实干,更需要尊重科学规律的巧干。从选种刺槐,到栽培泡桐,再到漆树,经栽种试验,这些树种分别暴露出生长慢、不立根、让人过敏等种种弊端。针对盐碱荒滩的特点,以朱龙山为代表的林工反复试验、比较、筛选,探索出挖沟引水降盐、栽植绿肥改碱等新方法,攻克了盐滩引种、育苗、造林等一项项技术难关,让盐碱地上栽植水杉成为了现实。黄海林工并没有因此停下探索的脚步,继续探求着盐碱荒滩上的栽种规律,让意杨、银杏等树种在盐碱地上扎下了根。党员、干部要学习黄海林工尊重规律、敬业务实的科学求真态度,善于在实践中认识规律、把握规律,坚持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作出结论,使我们的思想、行动、决策符合客观实际。

守正创新。“黄海林场有两个‘不容易’:一是在盐碱地上栽种这么大的人工生态林不容易;二是这么大面积的森林保住了不容易。”6.8万亩的黄海林海绿洲因具有这两个“不容易”的优势,受到了国家林业部门专家的青睐。事实上,“上个世纪苏北沿海各地都在滩涂上进行了大面积拓荒造林,可是几十年过去了,唯有黄海林场完整保存下来,成为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人工生态林”,其中的秘诀就在于,黄海林工始终保持守正创新的品质,坚持“保国有林地、保林木资源、保职工利益”这个根本不动摇,才完整地保留住了这片盐碱地上的人工林。党员、干部要学习黄海林工守正创新的品质,坚持在守正中创新,在创新中守正,以实际行动守初心担使命,真正做到不辱使命、不负重托。

绿色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绿色发展的理念引领下,林海绿洲也正在黄海滩涂上生长出惠及民生的“金山银山”。这片6.8万亩的森林,“负氧离子浓度平均达3800个/立方厘米,这里拥有652种植物、342种野生鸟类、30余种兽类……”黄海森林公园创造了难以估量的生态价值,是令人神往的“天然氧吧”,也为盐城黄海湿地这个世界自然遗产构筑起绿色屏障。从创建省级森林公园,到创成国家级森林公园,再到获批国家4A级景区、省生态旅游度假区、国家森林康养基地,昔日的小林场已经蝶变为全国沿海地区最大的平原森林,成为集生态景观欣赏、康养度假、森林体验于一体的生态旅游基地。党员、干部要像黄海林工那样,自觉践行绿色发展的理念,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为人民群众创造天蓝、地绿、水清的生产生活环境。

(作者单位:中共盐城市委党校)

责编:秦春凤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