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日后,将有热带气旋从演习区域经过,会严重影响部队作战行动,建议将作战发起时间提前。”东部战区联合作战指挥中心内,一名女军官向指挥员大胆提出建议。这个建议,又一次为部队行动捕捉到有利天气窗口。
这位女军官叫葛晶晶,我省盐城人。作为东部战区联合作战指挥中心某保障队总工程师,她以一次次观天测海精妙筹算,有力保障了战区执行海空警巡、联演联训、抢险救灾等重要任务。
入伍20年,
保持“零差错”
孙子兵法云,知天知地,胜乃可全。2000年9月,葛晶晶考入原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学院。虽是气象新兵,古今中外巧用气象条件出奇制胜的诸多战例,让葛晶晶意识到了精准把握气象对谋打赢的重要意义。
观天测海的神机妙算并不是小说中的玄学,而是精妙的科学。本科4年,她以全队总分第一的成绩保研。硕士毕业,再攻博士,11年求学经历奠定了“识天文、知地理”的坚实基础。
当上博士、再当战士。博士毕业后,葛晶晶到原南京军区气象水文中心任工程师。除了加班加点跟班训练,她还给自己加练,每个午休都要多画几张历史天气图。3个月下来,她手工绘制天气图240余张、记录了4万余字知识要点和心得体会,预报准确率从最初的65%提升到82%。凭着这股精神,她打破一般预报员大半年甚至一年才能上岗的常规,3个月就破格值班,当年就参加重大任务气象水文保障,还在我省气象系统比武中取得优异成绩。
东部战区成立后,保障对象、保障区域、保障时效有了拓展变化。葛晶晶主动向陌生领域进军,云层、积冰、海浪、潮汐……3个月就将海量数据“印”到脑子里。空军和海军相关单位对辖区战场环境研究比较深,她就专程上门讨教,编写出《海洋水文保障手册》,大大充实完善了战区海洋水文基础资料。
入伍20年来,葛晶晶出色完成各类重大联演联训活动和防汛抗台气象海洋保障任务,回答气象保障询问几千次,迄今保持“零差错”。
一线学战争,
用精准预报捕捉胜机
东部战区组建后不久,辖区连降大暴雨,各部队纷纷出动支援地方抢险救灾。葛晶晶也半个月连轴转,平均每天睡眠不足4小时,为首长机关和部队提供了精准气象预报。
辛劳让葛晶晶起了满嘴水疱,人也瘦了一圈,但她始终不愿换班。她说,战友们满身泥巴奋战在抢险救灾一线的照片,很多次让她感动到哭,“一想到自己做出的气象预报,对他们的行动至关重要,再苦再累我都要坚持下去。”这次经历也让葛晶晶意识到,作为联合作战指挥的要素保障人员,“技术通”之外还要“作战通”,要从指挥员视角去审视气象海洋保障工作。
指挥需要什么样的保障?一线有答案。听说战区计划选派一名气象海洋保障人员随舰出海执行任务,葛晶晶第一时间报名参加。航经某海域时,我船遇一艘舰船跟踪监视。指挥组决定根据这一海域气象水文变化规律,规划最优航线甩掉对方。葛晶晶迅速测算,很快和指挥组一起规划了一条我船可安全通过、对方却无法跟踪接近的航线。
果然,我舰船顺利过航后,对方舰船不得不减速、转向、远离。
这次经历让葛晶晶印象深刻。回来后,她又到战区海空军等单位请教见习,短则半个月,长则三两月,同时恶补联合作战和各军兵种知识,啃下数百万字的资料。
检验的机会很快到来。一次复杂环境下的联合实兵演习中,指挥员提出:在未来24小时内选出目标区气象条件最好的1个小时,作为联合火力打击的时间窗口。此时,任务区域低云笼罩、风高浪急,被大片降水区域覆盖,加之不同武器平台对作战气象条件要求各异,这意味着时间选择既要差中选优,又要兼顾各方。
统计分析数千组气象海洋实况数据,细致研判600多张气象预报图,与战区各军种气象海洋部门反复会商,次日凌晨,葛晶晶带团队一分一秒卡出最佳时间窗口。
演练如期打响,战机挂弹起飞,导弹整备待发,此时目标区依旧云雾笼罩、小雨不停。“战机飞抵预定区域前,目标区气象条件一定会转好!”葛晶晶的判断很快应验。抓住目标区雨停云散的短暂间隙,战机成功摧毁预定目标。
战争里的东西,
不能等到战时再学
葛晶晶有个习惯,每次任务前都会与一线指挥员和相关人员交流,既问气象保障需求,也汲取一线实践经验。
时间长了,葛晶晶的“朋友圈”越来越大,从陆军合成旅指挥员到海空部队飞行员、舰长,都习惯称她为军中“女诸葛”,练兵备战中遇到气象保障难题,总会想到找她探讨。
对流云、云中积冰一直是飞行安全的重大威胁,可能引发飞机剧烈颠簸,甚至发动机停车等险情。葛晶晶向这个难题发起了挑战。两年多时间里,她仅算法就修改了十几版,查过的资料堆起来比书桌还高,最终完成了相关课题研究。借助这一成果,气象预报员如今能快速对云系进行定量化分析,给出精细化保障建议,有效降低了飞行安全隐患。
每一项这样的研究都在累积打赢的“胜算”。在阅读一份关于战机在台风、雷暴等极端天气下飞行研究论文时,葛晶晶想到,任务中遭遇极端天气,我们的战机怎么办?连续几周,葛晶晶走访飞行部队,咨询十多名专家,发现这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空气动力、航管、气象、雷达等多个专业领域。
这已不是单纯气象保障问题,每一步都要去啃硬骨头。“如果单就个人搞科研来说可以选择,但事关打仗的事,总得有人冲在前。”在她牵头协调下,院校专家学者、装备厂家技术骨干等积极参与进来,推动着这一课题“拨开云雾见青天”。
这些年,葛晶晶先后牵头参与了7个综合性重难点问题研究,其中人工影响气象海洋环境的应用前景、极端气象海洋环境的应用研究等一批成果,满足了联合作战气象海洋保障的迫切需求,为备战打仗提供了有力支撑。
本报通讯员 刘佩俊
本报记者 陈月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