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我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大考交卷之年,污染防治攻坚成效如何,引发社会高度关注。28日,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专题召开调度推进会议,对污染防治攻坚任务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推进。
标兵:环境质量改善的南京答卷
南京城市密集、人口密集、企业密集,在13个设区市中,大气扩散条件远不如沿海地区,水动力条件也无明显优势。但上半年南京PM2.5平均浓度34微克/立方米,全省降幅最大、质量最优,净增了27个蓝天,国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达到100%,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位于南京市玄武湖畔的钟山风景名胜区旅游服务中心项目工地,门口的空气质量监测仪实时显示当前的空气环境质量。该工地已实现智慧化工地要求,“只要PM2.5超过50,整个工地将全部进行喷淋。”南京市生态环境局局长钱锋表示,类似这样的智慧化工地,南京已有2100多家,均配套建设“智慧城建”监管平台,规范渣土运输管理,将控尘措施落到实处。
工地管控是南京大气治理的一个缩影。南京市副市长霍慧萍介绍,南京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研究部署推动污染防治攻坚战,管得实管得细管得紧。
南京着力于源头管控、差别化管控,力争河道所有来水水质全面提升,以精细化管理改善每一天空气质量,实现精准治气、精准治水。南京建立领导挂钩负责制、点位长制,市四套班子主要领导每人挂钩负责一条劣Ⅴ类入江支流,属地一把手担任“点位长”,每周现场调度,每周通报情况。近两年,南京累计实施了105个河湖水环境提升工程,尤其是加强污水收集处理设施改造提升,为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提供了强力支撑。
成效:优良天数比率为2013年以来同期最优
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办公室专职副主任秦亚东报出了一串令人振奋的数字:上半年,全省PM2.5平均浓度4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9.6%;优良天数比率78.7%,同比上升12.7个百分点,为2013年以来同期最优;国考断面优Ⅲ比例84.6%,同比上升2.9个百分点,无劣Ⅴ类断面;主要入江支流优Ⅲ比例97.8%,同比上升13.4个百分点,达“十三五”以来最好水平。尤其是6月份,全省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6.79%,但PM2.5浓度同比下降16.7%,环比下降28.6%。“在全省GDP同比增长0.9%,增速在东部沿海省份位居第一的同时,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十分不易。”秦亚东说。
成绩离不开制度支撑。今年以来,我省制定《关于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施意见》,发布“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颁布实施全国首部生态环境监测条例。建立“旬预警、月会商”工作机制,约谈县级断面长38人次、大气点位长7人次。把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纳入民生补短板的投资重点,印发《2020年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项目表》,建成污水收集管网830公里,新增污水处理能力29.8万立方米/日、危废处置能力8.99万吨/年。
上半年,我省防控疫情和复工复产“两手抓”要求急、标准高,但统筹各项工作有力有效。自1月20日以来,累计处置医疗废物3.6万吨,其中新冠病毒医疗废物1902吨,做到应收尽收、日产日清,有效防止了二次污染。生态环境部门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组织开展“绿岛”、生态安全缓冲区建设,帮助中小企业降低治理成本。坚持以服务促达标,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出台支持企业复工复产18条、加强企业产权保护23条,将5178家企业纳入执法正面清单,既依法依规加强监管,又减轻了企业负担,增强了市场活力。
攻坚:确保完成全年环境质量目标任务
“4、5月份,一些地方PM2.5浓度、优良天数比率甚至略差于去年同期。5、6月份,国考断面优Ⅲ比例滑坡明显。”
“这次汛期对水质带来明显冲击,反映污水管网建设还有很大差距,闸坝泵站监管还不到位。”
虽然上半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但进入二季度以来,改善幅度明显收窄。秦亚东表示,由于国家考核指标的变化,对我省优良天数比率和断面水质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不确定性陡增,形势严峻。
对此,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将紧盯环境质量“短板”,坚决把环境质量下滑趋势扭转过来,确保完成全年环境质量目标任务。
面对严峻的形势,各地也纷纷给出解决方案。“针对阳澄湖、元荡等尚未达到Ⅲ类水质的重点湖泊河流,进一步强化措施,细化支流水质控制目标,力争年内水质取得明显好转。”苏州市副市长陆春运表示,建立“日分析、旬统计、月通报”的水质预警处置机制,在完成省确定的约束性目标基础上,努力实现“国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不下降,省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持续上升”的奋斗目标。
南通市副市长陈晓东表示,将开展臭氧削峰百日攻坚,10月底前将814个大气治理项目全面完成。加强监测平台建设,9月底实现乡镇(街道)空气质量监测站全覆盖,年内建成实时监控系统。完成新一轮PM2.5源解析,10月底前将激光雷达覆盖范围扩大到全部国控点位。
“持续推进‘天空地一体,守护泰州蓝’行动,利用卫星遥感、铁塔高空视频监控、无人机遥感、移动走航监测等高科技手段开展一体化监测,全面排查分析各类大气环境污染问题,实现污染防治监管全方位、无死角。”泰州市副市长徐克俭说,将持续实施“健康长江泰州行动”,加快重点项目和工程建设,切实抓好排污口综合整治,建设“权责清晰、监控到位、管理规范”的长江入河排污口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