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要闻 > 正文
村道变迁见证幸福“升级”
2020-08-04 07:55:00  来源:新华日报  

羊肠小道、石子路、5米宽水泥路,再到8米宽平坦大道。多年来,位于泰州市海陵区九龙镇姚家社区铺头自然村的一条村道,刻满当地村民奋斗的足迹,也见证了村民们不断“升级”的幸福生活。

石子路上蹬出“万元户”

盛夏,8米宽的平坦大道延伸数里,路两旁栽种的绿化错落有致,不时有进出村子的私家车驰过。走在铺头自然村的主干道上,路面依稀可见拓宽改造的痕迹。“现在我们这条路,可以供两辆大巴车会车!”姚家社区党总支书记陈倚山自豪地告诉记者。作为土生土长的铺头村人,陈倚山仍记得这条村道最初的模样,“乡亲们用脚走出来的一条羊肠小道,进出村仅此一条路,也没个名字。”

上世纪80年代,村民们“走出去”的愿望日渐强烈,修路势在必行。在村集体的组织动员下,每家每户捐资,对这条村道进行首次改造。不久,一条约3米宽的石子路铺进了铺头村,因这条路连接铺头村与隔壁张坝村,因此被村民们称为“张铺路”。

有了石子路,铺头村走出了最早的“万元户”。“就是在这条石子路上,我父亲凭借一辆自行车‘蹬’出了好日子!”村民陈粉山说。他已故的父亲陈洪小就是那个最早的“万元户”。村里修通石子路后,陈洪小蹬着自行车去高邮,将那里的水产品贩回来卖。水产淡季,又和村里几名青壮年用自行车驮上本地农副产品,大胆“闯上海”,卖出了好价钱,回程还能捎带些上海的时新货。“就是辛苦,一趟要骑三天三夜,每次父亲回来后裤子都磨出了洞。”陈粉山说。

水泥路上走来企业主

进入新世纪,铺头村的石子路迎来第二次升级。2000年前后,铺头村通过村集体筹资、村能人捐资等方式,一口气把石子路修成5米宽的水泥路。“自然村通水泥路,我们这是全镇第一个。”陈倚山介绍,水泥路替换石子路后,村里有好几户人家将自行车、摩托车换成了小汽车。

“水泥路修好后我就回村办厂子了!”陈阿喜介绍,早年他在外打工,后来做车辆配件个体生意。之前本村石子路通行不便,机器设备进不了村,他一直在外借用厂房。“后来我们村修了5米宽的水泥路,一直往北就能接上328国道,我决定回村办厂。”回村后,社区很快为他找到合适的厂房,还将厂房连接村道的一段路翻修一新。厂子搬回自家村里,生意愈发红火,陈阿喜还将不少乡亲招进企业工作,带领大家一起过好日子。如今,他家的老式“五架梁”变身小洋楼,购置了2辆小汽车,镇上还有房产。“小康生活,应该已经实现了吧!”陈阿喜开心地说。

小康路上奔向好日子

傍晚时分,村民徐林将货车停在村里的停车场,沿着村道慢慢往家走,“水泥路修到家门外,下雨天鞋子也不会沾泥,我们这里一点不比城里差。”徐林笑着说。

徐林夫妇从事汽车货运工作多年,很早就购置了一辆货车,但当时只有较窄的石子路,遇到会车就为难,一不小心能开进田里。“那时村里也没停车场,开车难,停车更难,我们只好把车停在村外很远的地方。”5米宽水泥路建成后,他们换了一辆新车,第二年又添置了一辆货车。如今8米宽的大道直通村子内部。“路越修越好,我们家又买了一辆中型货车,收入更高了。”徐林告诉记者。

“我们村常住人口家家户户都买上了车。”社区书记陈倚山介绍,近几年,姚家社区有针对性地在铺头村新建了9个停车场。同时,8米宽的张铺路也与镇上的龙轩路联通,改名“龙铺路”。陈倚山还告诉记者,现在的铺头村,龙铺路不再是进出村的唯一通道,村民有10条村道可选,村子外围还修建了环形道路将10条村道串联起来,小村子也有了四通八达的路网。如今,在铺头村乃至整个姚家社区,外出务工的村民越来越少,回乡创业的村民越来越多。

本报记者 卢佳乐

本报通讯员 吴秋林 姚健梅

责编:唐凯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