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要闻 > 正文
城市文明,你我心中的“一道光”
2020-08-10 08:15:00  来源:新华日报  

马泽宇

姚治国

青奥博士团

王小伟

王 荣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全国文明城市是一个城市整体文明和谐程度的综合性最高荣誉称号,是众多城市孜孜以求全力坚守的“金字招牌”,人人都是参与者、见证者、获益者。

城市文明需要有强力的整治更新,更要有日拱一卒的不懈精进。不光是硬件的提升,更有文化的浸润。纷繁细致的指标考量,让寻常街巷旧貌换新颜,让城市“举手投足”更优雅,最终指向的是普通市民的获得感,以及城市每一分子参与其中的荣誉感。《南京观察》记者走进外卖小哥、社区网格员、景区保洁员等群体的日常工作生活,听他们说说眼中的城市文明。

95后志愿者:

请年假防汛,

周末是志愿时间

8日上午,大雨倾盆。一大早,24岁的马泽宇就从东方城小区赶到了六朝博物馆。当天,共青团玄武区委开展“统一行动日”,组织青年志愿者走进梅园新村街道老旧小区,助力文明城市创建。

从巷子两侧,到居民小区,近百辆各种颜色的单车被清理出来,整齐摆放在指定区域。“车子可真不少,有些甚至放到了楼道里,为少走这几步路,真没必要。”雨下个不停,马泽宇一手扶着单车笼头,一手提起后轮,眼镜片上已经全是水珠。

和统一穿着红色T恤的大部队不同,马泽宇身上的迷彩雨披让他格外显眼,那是他半个多月前参加八卦洲防汛时的“战袍”。7月18日,长江水位突破历史极值,江中小岛八卦洲告急,马泽宇看到招募令,立即请战:“我是栖霞区的民兵,请让我上前线!”打车直奔江堤,奋战3个日夜,八卦洲安全了。马泽宇的成就感油然而生,“那是长江水位最高的3天,我们守住了!”

“小马的分身”是马泽宇的微信名,2020年,他确实忙得连轴转。年初的疫情防控战,他不仅为小区站岗,也是玄武湖街道的志愿者,一度还被抽调至位于南京和镇江交界处的东阳彭桥卡口值守。汛情来临,他请了年假奔赴防汛第一线,在八卦洲扛了3天沙袋。创建文明城市,马泽宇又利用周末身体力行。“统一行动日”原本只持续到11点半,可他直到下午3点才到家,“我们几个又和社区人员一起,顺手把‘梅好生活空间’周边也打扫了一下。”

马泽宇是南京精筑智慧科技有限公司的年轻员工,但已经是一名“老资格”志愿者。18岁第一次参加志愿活动,他是被学校的团组织拉进了队伍,6年奉献,他在服务社区的同时,也见证了志愿精神如何成为城市风尚。2018年大雪,东方城社区组织青年志愿者扫雪,当时只有3个人报名。今年扫雪防冻,社区一下子拉出了19个人,全是青年团员。“志愿服务本身就是一种文明,创建文明城市,最重要的是提升人的文明程度。”在马泽宇看来,新时代青年更现代,更开放,志愿服务的力量肯定会越来越强大。

夫子庙保洁员:

每天两万步

紧盯“游客的手”

今年65岁的姚治国,从老家来南京当保洁员已经6年多了。对于夫子庙里的街巷了如指掌,“琵琶街一开始游客不多,树多叶子一直掉,要不断扫。”“贡院西街树多很阴凉,客流大产生垃圾也多。”“魁光阁附近小吃店多,保洁压力最大。”……

这一景区新上了5G扫地机器人,瞬间成了朋友圈的“网红”。但丝毫没有影响他的岗位。“总有边边角角,机器人扫不到的地方。”老姚如今是负责中心广场片区的小组长,早上6点钟到岗,第一件事就是用抹布把广场的20个垃圾桶里里外外擦一遍,然后是清理花坛,清扫路面。赶在8点钟前忙完,晚一点游客就会骤然多了起来。

“接下来就是动态保洁,到处不断看,垃圾一落地就赶紧跟上去。”姚治国说,中心广场人多必须盯紧了,看到手上拿着饮料瓶和包装袋的,就主动迎上去。一天下来,老姚的微信步数保持在1.5万到2万步。

老姚伸出胳膊,臂弯的红色疤痕印记清晰可见。“就是前几天清理花坛时,一不留神被竹签子划到的。总有个别不自觉的。”现在,他们最“警惕”的是手拎汤包边吃边走的游客,“卤子一掉地上,油渍最难清洗,要用进口的洗洁精、专门的清洗机。”一发现这样的情况,必须马上汇报,呼叫专业清洗车前来处理。

夫子庙作为5A级景区,这里坚持了多年地面保洁、道路清扫5分钟保洁法,简而言之,就是垃圾落地5分钟之内,必须处理完毕。在0.22平方公里的核心景区里,每天有82人次的保洁员在这里忙碌,平均每天清运垃圾15-20吨。

“随手乱扔的人少了,自己工作难度较少了,不过工作量一点没减,因为客流还是越来越多了。”老姚说,他很珍惜这份工作,这座友善的城市寄托了全家的希望。儿子早上卖蒸饭、8点后开始送外卖,儿媳在盒马鲜生打工。老姚的妻子也在夫子庙干保洁,全力支持在民办学校就读的孙子孙女。

青奥博士团:

住着人才房,

周末社区公益“带娃”

如何切蛋糕才公平?多少图书能摆满图书馆……8月8日14时,建邺区双闸街道社会管理服务中心融享空间内热闹非凡,一堂“特殊”的数学课正在进行。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师、荷兰乌德勒支大学弗赖登塔尔数学与科学研究院博士赵晓燕用妙趣横生的语言科普“生活中的数学”,将围坐四周的小朋友带入充满神奇的数学世界。

这个“特殊”的课堂是青奥社区的“青奥讲堂”。说其特殊,是因讲堂完全免费,入住青奥村小区的博士不仅自己义务为社区小朋友们授课,还邀请同事、朋友一同前来社区授课;也因讲堂内容丰富,涉及生态环境、生物医药、物理、数学等各个领域;更因这是一场民间自发的教育领域的创新尝试,享受到南京城市红利的人才群体用智力资源回馈社区和城市。

“青奥讲堂筹划始于今年4月,最初是小区几位邻居想结合自身专业优势,利用业余时间做个公益活动,没想到大家一呼百应。”青奥讲堂的发起人之一汤敏慧说。截至目前,青奥讲堂已经做了8期。“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科普在孩子们心中埋下了热爱科学的种子。”“村民”志愿者、江苏开放大学教师刘思思说,每周在微信报名群中发布课程,约2分钟就被“秒杀”完毕,目前青奥讲堂已经排到了10月,特别受欢迎的课还将安排“大咖”返场。

除了青奥讲堂,“博士团”们还增设了“青奥户外”课堂,带孩子们到户外亲近自然、感受科学。“比一比,谁的火箭发射得更高?”7月25日上午,绿博园内,数十位青奥村社区的小朋友在机械工程专业博士张赵宁的指导下自己动手制作水火箭。

虽然博士们在各个领域都有很深的积累,但是讲给小朋友们听,用孩子们能接受的语言,“博士团”备课一丝不苟。“一堂课从准备到呈现,凝聚了大家很多心血。但是没有人觉得辛苦,‘村民’们年龄相仿,志趣相投,像大学做社团一样,开开心心就把事情做了。”“村民”志愿者温美钰说,“我们从读书这条路上走过来,反观求学路,有时老师点拨一下,就会打开一扇新世界的大门。我们希望为更多小朋友做些事情,哪怕只能影响其中一两个孩子,也是有意义的。”

青奥村人才集聚正在产生更多“化学反应”。青奥社区党委书记戴超介绍,活动目前每周一期,随着青奥村人才陆续入住,青奥讲堂还将走出社区,走向南京,做成教育品牌,服务更多小朋友。

汤敏慧说,人文精神是反映城市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尺,也是一座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精神气质和魅力所在。青奥讲堂和青奥户外是青奥村“博士团”在教育领域的创新尝试,未来“博士团”将更好地发挥群体智力资源优势,在更多领域、更广范围,回馈政策支持,助力南京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创新名城。

大学生外卖小哥:

当面看脸色,

背后收获好评

“今天一共送了60单外卖,没有接到一单差评。”8月9日晚上10点,23岁的外卖小哥王小伟迎来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刻:下班。他一路哼着歌骑车到家,开始大口吃晚饭。一天100多公里奔波,让他唇焦口燥,止不住地干咳。

今年6月底大学本科毕业后,王小伟通过“饿了么”外卖平台招聘成为一名骑手,这也是他人生中第一份正式工作。初次工作的新鲜感,让他带着好奇心观察着一路上遇到的人和事,打量着这座城市的新变化。

他清晰地记得第一次送外卖迟到的经历。7月初梅雨天,午后1点,东曦路上飞驰的他,一个刹车车轮打滑,摔倒在地,手掌着地后蹭出鲜血。这时,一名骑车路过的中年男子见状,连忙帮他把电瓶车扶起来,又伸出手把他拉起来。“当时整个人特别无助,满脑子都在担心外卖迟到,都忘了看这位好心人的样貌。”每次想起这一幕,王小伟总是心头一暖。

赶到下一个地点时,订单已经超时2分钟,顾客虽然没说啥,但他心里一直惴惴不安:如果被投诉,就要被扣300块。他的担心是多余的,等了几天,那名客人并没有投诉他。

“很多顾客都很理解我们,有的人当面脸色不好看,背后还是默默给了好评。”王小伟见过有顾客因工作不开心迁怒于他,但更多的时候是人们善意包容的微笑。在光华路一带,不少粥铺、快餐店专门开辟“骑士驿站”,供外卖小哥临时歇歇脚,喝免费茶水,点餐还有专门优惠。这些都让王小伟和同事们感受到这座城市的友善。

“南京越来越文明了,这是我和小伙伴们共同的感触。”奔驰在南京街头,王小伟看到,骑电动车戴头盔已成新风尚,每个路口都有“红马甲”志愿者疏导交通。机动车不礼让行人、车窗抛物等现象越来越少。“有了人们的理解和支持,我们赶时间闯红灯、走快车道现象也越来越少了。”他说,“今后我也要带头文明骑车,为同行们做好榜样。城市是我们共同的家,文明就在你我相处间。”

一线网格员:

社区靓一点,

我黑了几个色度

8月6日下午4点,记者跟随泰山街道大桥社区网格员王荣的脚步,开始了她的例行“巡查”。全身心投入工作的王荣表情有些严肃,她的眼睛好似一台文明城市“过滤器”,任何“不合格”的细节都逃不过去。

“这里有条‘飞线’,1、2、3、4,是四楼,我上去沟通。”说话间,王荣已走进楼道,不一会儿,楼上传来声音。“四楼家没人,帮我确认下是不是五楼?”王荣从楼梯间的窗户冒出头,问在楼下的同事。“是的,是五楼。”接到准确“信号”,王荣直奔五楼。

五分钟后,那根从窗口“飞出”直达一楼的电线,缓缓地被抽了上去。

王荣所在是大桥社区2号网格,她的“服务范围”是泰山街道鼎泰家园小区的9栋居民楼,近420户居民。

解决飞线充电、维护公共空间、文明养犬……在泰山街道文明创建工作手册中,这是居民小区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也是每天下午4点,王荣巡查的重点,因为从这个时间开始,居民开启下班时刻,有问题可以即刻解决。

一对水汪汪的大眼睛,巴掌大小的脸庞,王荣是个标准的江南美女。“以前更美,现在不知道黑了几个度。”社区同事笑言。比起自己美,这位投身社区工作的美女对“小区美”的要求更高。

“文明的关键在细节,更在意识,想解决问题,就要站在居民的角度去考虑,要引导居民生活习惯的改变。”王荣说。为什么有飞线?因为居民有电动车充电需求。社区考虑到这一问题,在去年的小区翻新改造过程中,装置了电动车停车位及充电装置。“一禁了之绝不可行,唯有拿出解决途径,才能改变人的行为。”

“站在居民的角度去考虑改变”,或许这句话正是居民配合度高的关键所在。疫情防控、爱国卫生月、网格驿站活动、文明创建工作宣传……王荣说,每一次重要时刻,她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楼栋长、志愿者,愿意参与、积极参与、热情参与的居民越来越多,自己的工作被认可,大家的小区在变美。在王荣眼中,人的善是关于文明城市最好的注解。

本报记者 仇惠栋 李 凯

许雯斐 盛文虎 鹿 琳

责编:曾雪琦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