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国庆中秋长假,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徐庄镇圣人窝古村里游人如织。人们在漫步中感受民俗文化,周边多个村庄的住宿、餐饮、休闲也红火起来。而以往,只有四、五两个月是旺季,其余时间均略显冷清。
曾经单一的采摘经济,如何被拉长为稳定的全链条现代农业?徐州经开区是国家级开发区,作为全区6个镇街中唯一的农业乡镇,徐庄镇集成改革意义重大。徐州经开区党工委书记李淑侠明确提出“三大引领”:坚持规划引领,打造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区;坚持产业引领,打造开发区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坚持党建引领,打造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抢占发展先机。
今年5月,徐州经开区改革办出台并重点实施《徐庄镇“乡村振兴”系统集成改革方案》,明确要以改革解难题、激活力、惠民生,为全区乃至徐州镇域集成改革探索新路径、积累新经验。
规划引领,打造三产融合示范区
集成改革方案中明确提出,“开展农业生产经营体系改革试点,探索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公司化运营,建成一批省级示范家庭农场,并打造‘三乡工程’示范镇。”
数年前,圣人窝村还只是个偏僻的贫穷山村,民居破败,大片的樱桃树无人打理。“不种可惜,种了也白种。”“全力实施圣人窝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强化旅游功能延伸,彰显村庄特色和历史文化。”《方案》中明确由镇特色田园办牵头,山黄村负责实施。
山黄村党支部书记王磊驱车,带领记者在村庄穿行。“凸显旅游功能,道路被规划为大循环,游客无论从哪个方向进入,都能畅行。”全村人文景点以此连成串、组成片,便于游客体验。
“文旅产业园规划面积约2万亩,涉及重埠、薛湖、山黄、安乐、赵疃5个行政村,包含圣人窝省级特色田园乡村、赵集村市级特色田园乡村、安乐村区级美丽乡村、响水谷紫薯基地等,打造集旅游、观光、采摘、休闲于一体的现代生态涵养区。”徐庄镇党委书记刘雷表示,以文旅产业为导流,二产为辅助,三产为收益,一二三产融合联动发展。
产业引领,崛起经济发展增长极
“与美丽乡村建设、农旅发展、农业现代化深度结合,鼓励有实力、有眼光、有情怀的企业来徐庄投资兴业。”徐庄镇党委、政府有的放矢,探路融合发展,打造营商环境“新样板”。
翠鲜缘国际物流产业园是典型的农村三产融合发展项目,占地约350亩,分两期建设。二期249亩用地曾因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一时难以报批。去年底,上级印发了《关于保障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促进全省乡村振兴的通知》,徐庄镇抓住政策机遇,协调区相关部门出具清单,单独组卷,10天内完成报批,成为全省首例利用该政策获批指标的项目,也为同类型农业乡镇转型发展提供了具体方法和参考路径。
实施综合改革的徐庄镇,土地“醒”了,资源“活”了,乡村“富”了,招商引资动能更“强劲”了。截至目前,共盘活闲置农房98套,整理低效用地厂房1.2万平方米,工矿废弃地复垦1160亩,腾出项目用地空间2704亩,开办各类创业项目32个,全镇22个行政村村均集体经济收入超过50万元。“投资热土”名片愈来愈响,更多发展机遇注入广阔农村天地。
党建引领,专业人才护航发展
在综合改革方案中,明确要求“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引领,不断完善‘四位一体’社会治理体系,打造治理有效的善治乡村”。
“只要是山黄村的党员干部,每人都要有富民增收的项目。”王磊带头,全部党员均持有特色民宿、种植养殖、建筑公司等项目,成为村民致富奔小康的“主心骨”。
发挥乡情亲情优势,全镇鼓励引导热爱家乡、有一定经济实力或专业知识技能的徐庄或周边籍在外人士回村投资兴业、反哺家乡、支持家乡建设。
“招贤令”吸引下,已经在东北地区深耕农业多年的张兆龙回乡,投资成立了徐州圣人窝旅游发展有限公司。镇政府按照1:1的配比帮助他租赁土地1800亩,果树6000余棵,建立起圣人窝樱桃采摘园。在龙田村,占地300余亩的现代葡萄园内,90后大学生陆阳回乡种起高品质葡萄。去年,他入选江苏省“新农菁英”人才库。
为做实人才文章,徐庄镇建立“三乡工程”人才信息库,重点培养“领头雁、经纪人、农创客、土专家、新农民”5支队伍,截至目前,已调整使用村支部书记(领头雁)13名,组建农村经纪人和土专家队伍200余人,吸引返乡青年创业36人,开展职业农民培训1200人次,通过政策上的扶持,让农民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让新型农民成为体面的群体,让乡村成为令人向往的地方。
本报记者 李 刚
本报通讯员 周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