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顺清,常州市金坛区志愿者。他出身穷苦,只有小学文化,年轻时吃尽了苦头,但从未对生活失去信心,硬是靠自己的双手成就了一番事业,创办了金坛豪顺钢筋调直加工厂,后转行农副产品销售。退休后的他热衷于公益事业,积极参与扶贫扶危、农民致富、敬老助幼、抗击疫情,成立江苏首个“失依儿童之家”,曾获得“常州市学雷锋标兵”“常州好人”“江苏好人”等荣誉称号。
袁顺清
甘于奉献,赤胆忠心不顾身
“没事不出门,出门戴口罩……”自年初二起,63岁的袁顺清开着装有高音喇叭的私家车,在金坛西城街道数十个社区巡回宣传疫情防控知识。他每天早晨7点出门,晚上7点回家,在车上泡桶方便面当午饭。“印象深刻,当时老袁的喇叭宣传一听就明白,特别受老年居民的欢迎。他还时常把车上备存的口罩送给居民。”社区工作人员回忆道。
袁顺清手持出入证明
袁顺清展示他盖有20个社区公章的出入证后说,他的汽车是2.4升的排量,每天要加一箱油,400元左右,可跑200多公里。就是人坐在车上时间长,腿伸不直,一天下来又酸又疼,但想到自己的举动得到不少人的认可,就值了。
抗疫期间,袁顺清舍弃对家人的挂念之情,屡过家门而不入,以车为家,风餐露宿,面对当时一些不理解的人,袁顺清就以华罗庚“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上”的名言来安慰自己,独自一人执着地从抗疫开始坚持到了抗疫结束,也因此获得了“大喇叭”的称号。
积善余庆,真情永久千古传
逢年过节,袁顺清都要装上满满一大车礼物前往金城镇后阳敬老院和薛埠镇敬老院,看望这里的100多名孤寡老人,把关爱送到他们心坎上。从1999年至今,他坚持做慈善从未间断,累计捐献价值500万元的各类物品和200多万元善款。薛埠镇敬老院的老人这样评价:“十多年了,他每年都来,是慰问年限最长、持续时间最久的老板。”
袁顺清表示,因为自己是农村人,最见不得人吃苦受累,只要周边谁家有困难,都会伸手相帮。除了扶贫助农、帮残惠民、敬老养老,他还拿出50万元积蓄成立江苏省首个“失依儿童之家”,成了30多个孩子的“爷爷”。孩子们大都四五岁,一部分早上来晚上回家,一部分晚上就住在这里,袁顺清还特地聘请了3名老师,教授学龄前孩子简单的言语、舞蹈等。有些已经上学的孩子则是在放学后和周末到儿童之家复习功课。
与“失依”儿童谈心
最重要的是,这里所有的一切都是免费的,包括一日三餐、住宿。袁顺清介绍,刚开始在寻找需要帮助的儿童时,经常被人误以为是骗子,往往要跑好几趟,才能取得对方的信任。就这样,一个个散落在金坛各地的“失依”青少年,纷纷被袁顺清安顿到儿童之家照顾。带孩子逛超市、去澡堂洗澡、做新冬衣,小朋友都亲切地叫袁顺清“爷爷”。就是这一声“爷爷”,让袁顺清觉得所做的一切都没白费。
“做好事就像吃饭、睡觉一样,应该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袁顺清说,“如果没有社会各界和乡亲们的帮助,就没有我的今天。企业发展壮大了,就该回报社会,把赚到的钱和产品中部分利润用到公益事业上。”
“正于德,厚于生,善于民”,这是袁顺清为人处事的写照,这种家国情怀与今天所提倡的“携手慈善,共建和谐”的精神高度一致。致敬袁顺清这样的贤者,从自身做起,用善良的心积极回馈社会,在时代浪潮中坚持诚信和善良,升华自身价值。
作者:徐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