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南京的乡村面貌和发展水平有哪些成果、取得什么样的成效,村民的生活水平有着怎样的提升?11月10日,南京市委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市农业农村局、市建委、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通报“十三五”期间乡村振兴“成绩单”。11月11日下午,南京市委宣传部组织多家媒体,实地探访六合、江宁、溧水等地乡村,感受乡村振兴战略成果。
农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
据了解,2019年,南京全市涉农郊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819亿元,占全市比重达63%,比2015年提高近8个百分点;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7636元,增幅位居全省第一。较2015年19483元增长42%,年增幅均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
2020年,全市粮食生产面积210万亩,预计粮食产量20.5亿斤。生猪生产加快恢复,全市12个新改扩建万头规模猪场全部投产,新增产能48.8万头。
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333元,同比增长5.9%,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1.9个百分点。从2016年起,南京对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9000元以下的7.7万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村级年稳定性收入100万元以下的200个经济薄弱村开展精准脱贫攻坚。
打造美丽乡村精品板块
“十三五”期间,南京累计建成美丽宜居乡村862个,市级“水美乡村”133个,建成创意休闲农业景点(区)500多个,较2015年翻了一番;休闲农业接待游客3000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100亿元。
今年,南京继续开展475个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自然村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达70%,生活垃圾分类自然村全覆盖,农村旱厕基本全部拆除,户厕无害化改造应改尽改,完成2000公里农村道路绿化。长江禁捕全面落实,“十三五”以来累计向“一江两湖”投放鱼类超4.5亿尾,生物资源数量有效增加。
从全市美丽乡村建设开始,南京已将一期规划5个片区1600平方公里,扩展至11个片区3900平方公里(接近市域面积的三分之二),涉及24个街镇、188个行政村,助力打造“示范村+农业园+旅游点”三位一体的美丽乡村精品板块。
在江宁谷里街道记者发现,孙家坝河旁一排排安置房正在紧张施工中。六层楼带电梯,门口有山有水,道路宽阔整洁。而在多年以前,孙家坝河的河水有污染,又脏又臭。现在河道拓宽了,河水变清了,两边也建成了可供人们散步的绿地公园,条件改善很多,与之前大不一样。
而在溧水区洪蓝街道的郭兴庄园记者发现,这里不仅有乡村的自然美景,还有多达130余亩的粉黛乱子草,配合着周边的自然风光,引得无数游人前来这里拍照。不仅如此,这里还有把老式火车车厢改装成餐厅的地方,更增加了这里的旅游价值。
据了解,2019年,该庄园在接待游客8万人次的基础上,实现营收220万。而这里带来的人流量还吸引了周边开了近30家农家乐和12家民宿,切切实实带动了周边旅游经济的发展。
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刘通 周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