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要闻 > 正文
“古城”祭奠,跨越73年
2021-04-02 07:20:00  来源:新华日报  

这是一场漫长的等待。

77年前,新婚不久的陈士英,送别投身革命的丈夫刘炳昌,没想到从此亲人永别。

73年前,战场上的王玉恩,含泪掩埋了牺牲的同乡战友刘炳昌。

清明节前,经过一系列艰难的考证和找寻,王玉恩和陈士英终于实现心愿:祭奠战友、缅怀亲人、告慰英灵……

祭奠

3月27日,春雨淅沥,盱眙县天泉湖镇古城战斗烈士陵园。94岁的王玉恩和94岁的陈士英坐着轮椅,在志愿者的帮助下,来到石鼓山山顶——古城战斗烈士墓所在地,刘炳昌烈士正长眠于此。

两位老人,白发苍苍,眼含期待。70多年的苦苦寻找和漫长等待,为的就是这一天的“相见”。

山顶的风穿过青松翠柏,仿佛在低声泣诉当年那场悲壮的战斗。古城战斗烈士陵园自建立以来,没有刻上一位烈士的名字,但烈士们英勇献身的革命精神,在这片鲜血浸染的土地上赓续传承。

“战友们牺牲了,我还活着。清明节前,我一定要回来看看他们。”纪念碑前,王玉恩的思绪被拉回硝烟弥漫的战场,“刘炳昌牺牲后,我含着泪,亲手掩埋了他的遗体。”

陈士英对着烈士墓声泪俱下:“炳昌,今天我终于来看你了。这么多年,我天天等、天天盼,却见不到你!今天,你跟我一起回家!”陈士英和刘炳昌从小青梅竹马,父辈为他们订下“娃娃亲”。1944年,17岁的陈士英嫁给大自己一岁的刘炳昌。新婚不久,刘炳昌挥别亲人,参军奔赴杀敌战场。在前线,他和滨海老乡王玉恩成了亲密战友。

殇别

王玉恩,三级残疾军人。1945年1月入伍;1948年5月,安徽省淮南九龙口战斗负伤,左下肢折断,失去作用。1948年8月复员。

“1948年3月7日,古城攻坚战打响,我们攻城部队向守城敌军发起猛烈进攻。”王玉恩永远不会忘记那一幕:刘炳昌在战斗中牺牲时,身上的军装都被战火烧光。“我剥下敌人的衣服给他穿上,当晚又亲手将战友的遗体掩埋好,让他长眠在古城的山下。”

刘炳昌牺牲后,王玉恩又相继转战多个战场,参加长山、大金沟、小金沟、九龙口等战斗。同年4月25日,在九龙口战斗中,王玉恩失去左腿。“九龙口战斗打得很急,来不及挖战壕,我们在开阔地直接和敌人拼上了。敌方人多,将我们包围,情况危急,连长命令我去后方送信,请求增援。刚跑出几十米,我就感觉左腿一阵剧痛,一看,断了!”王玉恩记得,连长让两个战士扶着他离开战场,同村战友王长楼主动跑过来,背着他到安全的地方,委托两名战友把王玉恩送出去,自己重返阵地。“在临时救治点,有伤员告诉我,连长、副连长和王长楼等战友都牺牲了,当时我心里特别难受,刚刚,他们还在抢救我,一转眼人就没了。”

1948年8月,刘炳昌妻子陈士英找到复员回乡的王玉恩,询问丈夫下落,得知刘炳昌牺牲的消息后,陈士英哭着跑回家。从此,刘炳昌的父母整日以泪洗面,母亲甚至哭瞎了双眼。

“他个子高,很英俊,下巴上有一个疤。”在陈士英脑海中,丈夫永远是18岁离开家时的年轻模样。

寻找

73年来,王玉恩和陈士英失去联系,相互也不知姓名,陈士英只记得丈夫牺牲在安徽淮南古城,“古城”这个地名一直刻在她的心里。每年,陈士英都会前往滨海烈士陵园,在刘炳昌烈士的名字前深情祭奠,但她心里仍挂念着“古城”,希望有生之年能找到丈夫的牺牲之所。

王玉恩也一直在寻找,寻找当年救过自己的王长楼烈士的墓地,以及照护他数月、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傅家恩人。然而,多少次辗转到淮南、三河流域,王玉恩一直未能如愿。

2014年12月16日,央视《等着我》寻人栏目讲述了我省道德模范、滨海县新四军研究会会长徐振理为新四军老兵寻找战友的故事。王玉恩看到希望,委托徐振理帮助寻找恩人。

接到请求后,整整6年间,徐振理查阅大量史料,并三赴三河流域考证。三河流域当年属安徽淮南,而今属江苏淮安。同时,刘炳昌牺牲于淮南古城战斗的史实也在《滨海县志》第二轮1986-2008版《革命烈士补录》中得到印证。

今年3月14日,《等着我》栏目播出“在我命悬一线时,遇到了他们”,陈士英看到寻找恩人的王玉恩后泣不成声。与王玉恩取得联系后,并由此找到徐振理。至此,陈士英“想去古城看一看他”的心愿,在73年后终于实现。

3月27日凌晨,在徐振理的陪同下,王玉恩、陈士英以及盱眙县新四军研究会、天泉湖镇党委政府、滨海县新四军研究会代表、滨海县第二实验小学师生和家长代表等55人,冒着春雨踏上红色之旅。(记者 卞小燕)

责编:刘慧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