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日出版的《习近平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论述摘编》,集中反映了总书记对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进行的深入思考、作出的重大部署,深刻阐明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大意义,深刻揭示了家庭与个人、社会、国家,家风与党风、政风、社风之间的内在关系,深刻回答了推进家庭文明建设的方向性、根本性问题,是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文明建设重要思想的权威读本和最新教材。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推进新时代家庭文明建设,省文明办自5月15日国际家庭日开始,在江苏文明网和“文明江苏”微信公众号刊登各地学习贯彻《习近平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论述摘编》心得体会以及推动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经验做法。今天推出第一篇《 注重家庭家教家风 夯实道德建设基石》。欢迎大家参与笔谈,联系人:魏萍;联系电话:88802712;邮箱:jsshdc@163.com。】
今年3月,《习近平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论述摘编》一书出版发行,其中摘录了习近平同志60多篇报告、讲话、谈话等重要文献。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家庭文明建设,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家庭建设的新期盼新需求,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落地生根,推动形成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习近平同志围绕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建设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对于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家庭文明建设,努力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把实现个人梦、家庭梦融入国家梦、民族梦之中,汇聚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礼记•大学》中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孟子有云:“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家是国的细胞,治国首先要齐家,国风要好首先要看家风,良好的家风在创建文明家庭、弘扬好人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要在组织好《摘编》学习宣传的基础上贯彻落实好总书记“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指示精神,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每个家庭、浸润百姓生活,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汇聚强大正能量。
一要用活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资源。习近平指出,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铭记在中国人的心灵中,融入中国人的血脉中,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是家庭文明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徐州历史文化深厚,这里的优秀传统文化涵养了淳朴厚道的民风,“孔子传道”“陵母训子”等发生在徐州的千古美谈深入人心,“季子挂剑”、“三让徐州”等诚信故事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2017年1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淮海战役纪念馆时深有感触地说,淮海战役就是小推车推出来的胜利,我们要好好回报人民。在视察王杰生前所在连队时,他充分肯定连队尊崇英雄、学习英雄的做法,指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精神过去是、现在是、将来永远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徐州红色文化资源丰富,淮海战役中543万人民群众和人民军队血肉相连、奋勇支前,徐州地区第一个党支部的创立者吴亚鲁“信仰马列、以身许国”,邳州市一门三烈铸就了“红岩魂”。要通过创作梆子戏《母亲》、音乐剧《小萝卜头》等文艺作品,组织编研宣教团队,通过体验式参观、沉浸式观演,激活美德元素,让厚重的传统文化、红色文化活起来。
二要以好人文化引领时代新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紧密结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营造全社会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要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领导干部、公众人物、先进模范都要为全社会做好表率、起好示范作用,引导和推动全体人民树立文明观念、争当文明公民、展示文明形象。近年来,徐州市选树一大批道德模范和好人典型,叫响“好人徐州”城市品牌,着力以“好人文化”引领风尚,用道德力量立心铸魂。徐州好人园2013年开园以来,广大市民群众近悦远来、励学躬行,源源不断的外地游客流连忘返、深受感染,徐州“好人”已经成为古彭大地一道靓丽风景。一是建立覆盖各行业各区域的好人推荐网络,出台一系列好人评选推荐办法,评选出各级各类好人约4万人,形成了百花齐放春满园的生动局面。二是设立1000万元规模的市级好人基金,实现县(市)区级好人基金全覆盖;推出一系列涵盖节庆活动、公共交通、参观游览等方面的礼遇帮扶措施,真正让好人群体生活上有保障、政治上有地位、社会上受尊重。三是举办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扎实推进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巡讲活动进基层、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进家庭,进一步规范村(社区)道德讲堂建设,建立遍布城乡的好人园、好人广场、好人街区、好人榜,彰显徐州“好人之城”的温度,不断推动公民道德建设工作向纵深发展。
三要促进德治与法治相得益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律是准绳,任何时候都必须遵循;道德是基石,任何时候都不可忽视。”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既要注重道德教化,又要注重制度规范,努力实现教育引导和制度支撑相互作用、相互促进。从《新时代公民道德实施纲要》明确提出“用良好家教家风涵育道德品行”,到民法典确立“家庭应当树立优良家风,弘扬家庭美德,重视家庭文明建设”的原则性规定,都为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为基层社会治理实践指明了重要方向、开辟了新的路径。这要求人们自觉提升道德修养和法治素养,将道德规范和法律约束有机统一起来,善于运用法治解决道德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德治与法治相得益彰,使社会形成良好的文明风尚,从而营造良好的基层社会治理环境。《徐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已经省人大常委会批准,于今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条例》坚持法治和德治有机结合,把一些基本道德要求转化为法律规范,以“法”的形式鼓励引导文明行为、约束惩戒不文明行为,以“法”的刚性推动文明习惯养成,以“法”的权威增强人们践行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主动性。
四要以文明实践促道德养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做好家庭工作,有利于抓住青少年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通过家庭的情感认同、家长的言传身教、家风的浸润熏陶,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少年儿童心中生根发芽。近年来,徐州市深入开展文明家庭、文明庭院创建和十星级文明户、好媳妇、好婆婆、好妯娌评选,深入实施“学习推广马庄经验十大工程”,制定《徐州市移风易俗推进办法(试行)》,深化开展“学雷锋榜样、做徐州好人”主题实践活动,持续开展“百万市民学礼仪”活动,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广泛开展邻里守望、“四点半课堂”、“小手拉大手 文明齐步走”、 心理健康科普系列讲座、普法宣传、助老助学助残等志愿服务,以文明实践促道德养成,积极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和清正党风政风,引导家庭成员在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家庭和睦、家庭幸福、家庭文明,促进社会安定、社会祥和、社会文明。(作者:沈 丽 徐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