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在家做饭顶多一两个菜,在这里花13元就能吃到四菜一汤,还有水果和小菜。”自从徐州市佳和鼓楼颐养中心运营后,这里的膳食中心就面向全社会老人开放,付爷爷便每天都来这里用餐。
餐厅另一边,“银发姐妹团”的7位奶奶用过餐后,直接拿了歌谱准备上声乐课。她们平均年龄超过70岁,但精气神十足,“儿孙都大了,我自己在家里也无聊,来这学唱歌特别开心。”在佳和鼓楼颐养中心的佳和学院,1000多名学员分散在40多个兴趣班内,唱歌、跳舞、模特、古筝、钢琴、书法、绘画……家门前的老年大学,让老人们真正“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有所学”。
“随着‘60后’陆续进入老年大军,受教育水平、养老观念、生活方式等影响,他们对养老的要求不仅仅停留在物质层面,更追求精神生活以及经济社会活动的深度参与。”佳和鼓楼颐养中心院长杜敏告诉记者,她从三甲医院临床一线转到养老行业,深刻体会到养老不仅需要专业的医疗服务,更需要“为老服务”的情怀。“从长者的衣服清洁度、面容表情就可以探知基础生活照护,饮食营养、睡眠、康复训练、日常活动、人文关怀、心理护理等有没有到位。”杜敏说。
在徐州,像这样的养老中心日渐增多。据徐州市卫健委老龄健康处处长王娜介绍,目前,全市共建成街道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80个,城市社区标准化居家养老服务中心556个,农村社区标准化居家养老服务中心824个,老年中央厨房20个,社区助餐点543个,幸福互助院(关爱之家)315个。
“一人失能、全家失衡”,为满足长期失能老人的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问题,徐州还持续探索医养结合的养老新模式。“全市共建成各类养老服务机构253家,床位总数7.26万张,其中护理及医养结合床位共3.33万张,占养老机构床位比例达64.97%。”王娜介绍。
徐州市泉山区博济老年公寓作为首批“江苏省示范性医养结合机构”,拥有100余张医疗床位,近400张养老床位,每个区域都配备了专门的医疗组,真正做到“有病治病,无病养老”的医养结合模式。博济老年公寓副院长唐如莲告诉记者,在这里入住的多是80岁以上老人,最年长者109岁,老人们都有各种基础疾病,需要精心照护。
“我经常说,自己像是来疗养的。”80岁的戴奶奶刚做完健康操,脸色红扑扑的。以前她独居在家,儿女在外地工作总是担心她的安危,来到博济老年公寓后,依托院内的博济康复医院,戴奶奶的家人逐渐放下心来。“小病不爱去大医院,嫌麻烦,在这里不仅能做理疗、定期体检,生活上也有人随时照顾。因为吃得太好,我还长胖了五六斤。”戴奶奶乐呵呵地说。
“目前,全市的医养结合机构数增加至40家。2017年正式启动的基本照护保险制度也大大减轻了失能(失智)人员家庭的经济负担。下一步,还将继续加快养老保障制度建设,推动老年社会福利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王娜说。□ 本报记者 蒋明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