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凯(左一)和志愿者们在整理防疫物资。(受访者供图)
刚接到任务时,90后小伙李凯一定没有想到,自己会在一个发现4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单元楼里,连续工作这么多天。
李凯是南京市江宁区审计局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员。7月25日晚9点半,“江宁区机关工委正在招募党员突击队志愿者,赴禄口街道支援,比较紧急。”正准备洗漱休息的李凯接到这样一通紧急工作电话。“我报名!”他没有犹豫。
9个小时后,李凯推着一只行李箱出发,等待他的是一个从未去过的地方,和一份不熟悉的工作。
“要说不害怕,是不可能的。”回忆起当天的情景,李凯印象深刻,“前一秒我还在看台风‘烟花’登陆的情况,接完电话后一秒我就开始收拾东西了,心里有点忐忑。”李凯从衣柜里拿出前不久才买的全新旅行睡袋、一次性毛巾和内衣,这些用品本来应该跟随他前往江西武功山的高山草坪,结果青草味的旅途还未开始,它们就为另一场特殊的“旅行”服务了。
到了禄口街道后,李凯被安排在里外城小区,这是一个全封闭管理的高风险区域,是本轮疫情最危险的地带。
到达后,考验他的第一个难关是搞定一套衣服。比起科学穿戴防护服,更难的是如何在这套衣服里坚持下去。“很难受,真的很难受,穿上10分钟就汗流浃背。如果在室外还好,一旦进入楼栋,不仅要戴防护帽,还要再加上护目镜,只要几秒钟,护目镜里就全是水蒸气,几乎难以看清。坚持半个小时后,如果抬起手,手套里面的汗水能哗啦一下全淌到袖子里。”李凯说。
几天后,更紧急的情况来了——该小区9栋接连发现2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原本工作的志愿者被全部隔离。正在13栋服务的李凯和其他两位志愿者第一时间举手,主动要求前往9栋。
虽说选择了勇敢,但面对未知,李凯心里多少有一些不安。“别怕,跟着我,正确操作,你们会安全的。”医生鼓励他们。望着年龄相仿、有的甚至比自己还小几岁的年轻医生们,李凯由衷地敬佩,他并没有意识到,无畏逆行的自己同样也成为当下最美的风景。
很快,李凯和其他两位志愿者加入9栋居民服务工作,配合医生做信息系统录入、消毒等各项工作。从第3轮的核酸检测做到第6轮时,这一栋又新添2例确诊病例。
为了节省医疗物资,他身穿防护服,不吃不喝,尽量在每套衣服里待够6个小时。他认真对待每一次上门核酸检测,确保他所负责的范围里不漏一户。“有一次敲一户居民的家门,怎么也无人应答,我们特别着急,以为发生了什么情况,后来通过打电话才等到一位年轻人开门。原来,他戴着耳机打游戏,听不见门外的动静。”李凯说起这些事,语气很轻松,但常人体会不到的是,他们在楼道中多站一分钟,就会多消耗一分体能。
分发生活物资是李凯的另一项主要工作。物资车辆到达的频率和时间,取决于封闭小区的规模和需求,“有时候消耗大,可能一天就要分发3回。虽然楼栋里有电梯,但我们都练成了‘大力士’。”李凯说,“只要物流车一到,大家一起上,无论是能存放的还是不能存放的,我们都第一时间发到居民手上,不会拖沓,因为不知道哪个家庭就在等着用。”
“比起搬运物品,我觉得最难的还是满足居民的特殊需求。”李凯说,普发的物品能满足日常生活,但具体到每个家庭,他们需要的东西就细化太多了。
“志愿者你好,我需要胰岛素。”8月初的一天,一位居民在9栋的志愿者群里发了这样一则消息。李凯看到后,立即向领导反映,并联系药商为他紧急配送了胰岛素。里外城小区每一栋都由负责这栋楼的志愿者与居民组成一个微信群,他们可随时在群里沟通,能满足的,志愿者们尽一切可能满足。特别是孤单的老人、残疾人、月子妈妈等特殊群体,李凯和志愿者一一记在心里,更多地照顾他们。“我们很感动的是,居民之间十分团结,互相帮衬。比如,有一位刚生产完的妈妈,居民们体贴她,甚至有居民送给她几条鲫鱼。”李凯笑了笑,继续说,“当然也有些例外,比如有的居民想要一些烟酒,这些我们就难以满足了。”
封闭小区内的一切事情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每个人都各司其职,也渐渐熟悉了这种生活。小区虽然封闭了,但人们敞开了爱的胸怀。“哥哥姐姐们辛苦了”“谢谢你们”……高层建筑某一扇窗内,时常会传出这样的声音。有居民为他们送上姜糖水、蛋挞,有居民还提供三轮车、推车等方便志愿者运送物资。“我所做的,只是一份在特殊时期的普通工作。能得到居民的认可,让我从心底感到高兴和自豪。”李凯说。
8月5日,一则《“大白”感谢“大白”》的小视频在网络上传开,视频展现的是穿着防护服的医护人员到里外城小区做核酸检测,他们一下车就看到同是“大白”的小区志愿者跳舞感谢,李凯就是视频中高举党旗的“大白”。“网上的这个视频不是摆拍,你看这个角度,是居民从自己家里拍摄的,这说明我们的工作真正得到了认可。”李凯看着视频,声音有些哽咽,“我当时在现场很激动,在场的很多医护人员和志愿者也都流泪了。我只是奋战在抗疫一线的一个小分子,全体志愿者的共同努力和群众的勇毅配合,才是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的决胜力量。”□ 本报记者 朱 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