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来的疫情,阻断了人们出行的脚步,但柴米油盐的日子还要继续。“买菜”这件小事,在疫情期间成了百姓生活中的大事。记者连日来采访发现,在扬州大大小小的社区里,活跃着一支支志愿者队伍,他们不舍昼夜地奔忙着,不计报酬地奉献着,只是为了让居民第一时间拿到新鲜的菜,吃上热乎的饭,领到急需的药……这股努力打通生活物资供应“最后一公里”的温暖力量,也为疫情袭扰下的这座城市增添了更多温度。
高风险小区的“摆渡夫妻”
每天为近百户家庭送药上门,扬州技师学院团委书记宗枢和妻子叶帅成了封闭小区四季园里的“摆渡夫妻”。
四季园小区建于上世纪90年代,共有119栋楼、8000余名居民,居民老龄化非常严重。据社区统计,小区六七十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比达到42%-45%,有3000多人,70%左右的老人都有买药就医的需求。宗枢说,他对接做透析的就有3人,“应急的药物需求也不少,比如牙痛、被狗咬伤、摔伤等。”
夫妻俩分工协作,负责四季园春竹苑、夏荷苑和冬梅苑的买药信息收集和送药上门服务。叶帅负责联系各个业主群与志愿者抗疫群,从线上收集购药信息;对于一些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人,宗枢则挨个楼栋单元问询执勤志愿者。
每天下午三四点,他们汇总好药品采购信息。记者看到,表格上清晰写着楼栋门牌、联系方式、药品名称、数量、单价、总价,是否已对接,备注栏里还有居民所需的药瓶药盒照片,“这些都是我们一一上门拍照的,每天有药物需求的大概有100多户,光做这个表格我们差不多就要3个小时左右。”汇总信息后,他们将清单表格转交给专门的药品采购小组。当天下午6点和次日上午9点,拿到采购的药品后,两人会分时段逐户分发。
“下午时间比较晚,我们会优先送最急需的胰岛素、格华止、降压药等……”工作了几天后,宗枢已经熟悉了很多从没听说的药物名称,夫妻俩总是习惯将药物送到楼下,喊居民下来后,在保持防疫距离的情况下,给一些叮嘱,“比如说物品要进行消杀,拆开后核对具体的药物清单。”
宗枢记得,这两天回家基本都在晚上8点以后了,虽然有些疲惫,但是心里十分欢喜,经常收到居民真诚的感谢,“春竹苑1栋3单元有个孕妇,孕吐比较严重,我们送药的同时还带了一些水果,回来以后她给我们发了一段很长的话,祝福我和我的妻子一定会有美丽的人生。”
老百姓的药无论如何不能断
“刘师傅,你订的胰岛素到了,你快下楼拿,这东西不能在外面摆太久,记得戴口罩!”8月16日,康乐新村317栋楼下,邗江区财政局的志愿者陈国快速拨通了楼里居民的电话,下午的天气闷热,衣服已经完全汗湿,黏在身上。“有些药,因为需要一定的温度储存,不能放太久,这类药我们都是即订、即买、即送。”陈国说。
康乐新村目前有1291户居民,所有药品的汇总、采购都是由志愿者马杰和陈国负责。“前一天晚上,我们将药品需求汇总起来,第二天一早便开始采购。每次采购至少要跑三四家药店,四五个小时才能完成,有一些特效药,甚至需要走街串巷,才能在特定药店买到。买药时,不仅药品名称要对,规格、厂家都是不能大意的问题。有些购药信息不够明确的,还需要反复确认,这样才能确保买到居民真正需要、适用的药品。”马杰偷偷告诉记者,“特殊时期,为了尽快完成任务,陈国已为居民垫付了4000多元的购药费用。”谈及此事,陈国笑着摆摆手说没关系,“老百姓的药是大事,无论如何不能断!”
从社区门口接过陈国采购来的药,志愿者蔡向存、蒋睿、朱进、石昕等人负责上门给居民分发。蔡向存还记得,8月14日,一场猝不及防的大雨打断了他们的送药进程,他们还是冒雨将满满一大箱药搬进楼梯口,挨个拨打电话,一户一户地请居民下楼领药。
保供父子档送货齐上阵
扬州市经济开发区抗疫志愿者队伍中的一对“父子兵”,父亲赵俊岭和儿子赵苏豫开着自己的汽车、自贴油费为抗疫一线搬运物资。
赵俊岭清楚地记得,和儿子搭档的搬运物资小分队组建于8月6日晚。“花园小学即将到达一批防疫物资,谁有时间过来帮忙?”当天晚上11时许,扬州经开区团委、妇联向招募的群众志愿者群发出集合令。“我带上儿子一起来。” 赵俊岭看到消息后立刻喊上儿子开车出发了……短短20分钟后,父子两人赶到花园小学物资储备点,与其他志愿者一起开始进行卸货、搬运、整理等工作。8月7日凌晨3点,三卡车物资整齐有序地堆放在仓库。
8月13日,扬州市经济开发区妇联接收市妇联捐赠的一批物资,需要有人前往领取、装车、分发,可疫情期间车辆紧张,妇联负责人几次联系,都没有找到小货车。“我们马上就到。”看到志愿者群发布的信息后,下午2点,赵俊岭和赵苏豫父子火速赶往扬州东区的华美达酒店,在两人齐心协力奋战下,物资很快完成装车;随后,他们又赶赴八里、施桥、扬子津三个地方的指挥部,当时外面下着暴雨,父子两人浑身湿透,但他们全然不顾,及时将116箱防护物资送到。
赵俊岭是一名党员,曾在部队服役13年,退役后,目前在扬州开车送货;儿子赵苏豫考取河南洛阳理工学院后,保留学籍入伍,退役后继续读书,目前是一名大二学生。这个暑假赵苏豫本打算学习一些智能车辆的线上课程“充电”,但疫情一发生,他和父亲心有灵犀地走上了共同的“战场”。
爱心车队为社区配送蔬菜5000多份
在广陵区,由团区委发起的青年爱心车队已经招募了10余名爱心司机,负责防疫和生活物资的配送,重点解决特殊人群紧急出行等需求。晗韵志愿者协会副会长包恒华就是其中一员。
“我住在瘦西湖景苑,每天晚上会在网格员群里吆喝一声,谁要买菜,大家收集一下。”包恒华告诉记者,志愿者抗疫突击队的小伙伴在各自小区都成立了送菜队。每天收到40多份订单后,他先是赶往联谊蔬菜批发市场,再将菜一一送上门。别看只有40多份,包恒华说一开始都要送上2个小时,“现在大家都熟悉了送菜时间,过程也流畅多了。”截至8月16日,包恒华和小伙伴们已为社区配送蔬菜5000多份。
在不少道路封闭阻断的时候,他们用自己的车辆衔接起对特殊人群的关爱。包恒华记得,8月5日,民政局一名工作人员打电话过来,给他“布置”了一项特殊任务——徐大姐因为女儿血液病复发拨打12345热线求助,除了想联络医疗单位之外,她还想买一些清淡的蔬菜和鲫鱼。为了买到最新鲜的蔬菜,6日清晨6点,包恒华赶到菜市场,买了足够吃1个星期的新鲜蔬菜,还有一条孩子最想吃的鲈鱼。两个小时后,包恒华就将物资送到,临走前还不忘再三叮嘱大姐,“有什么需求直接给我打电话啊!”
“不能让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没饭吃”
郭靖,这个有着极高“回头率”名字的普通人,既是“抗疫老年人送餐援助志愿队”队长,同时也打理着文峰街道社区中心厨房东园小馆。
8月16日清晨5点,“郭队长”的馆子里就开始忙碌起来——拿着头天夜里整理出来的需要助餐老年人的名单,明确当日分工,为辖区内行动不便的老年人送去可口饭菜。“一直到晚上8点,将食品留样、清扫卫生、消毒完成后才回去休息。”郭靖描述着疫情发生以来自己的作息。
郭靖直言,社区实施管控后,东园小馆就是附近唯一营业的酒店了,“因此特殊时期,身上的使命感更重,我们不能让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没饭吃。”也正因为他的坚持,东园小馆在文峰街道成为一座“灯塔”。
受到郭靖影响,张宏博、蒋泓耀的干劲也被激发出来。他们俩是滞留在扬的人员。“我们不要只被支援,也要去做志愿服务!”张宏博说,在经过留扬19天健康检测、苏康码绿码以及3次核酸检测阴性等程序之后,自己终于顺利成为了志愿者。
完成了“身份转变”,两人开始分工协作——张宏博用私家车进行配餐,蒋泓耀上了厨房专车。16日下午1点,温度虽然不高,但他们却忙得满头大汗。“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一定能取得胜利!”张宏博留给记者忙碌背影的同时,信心满满地喊出这句话。
本报记者 杨频萍 洪叶 李睿哲 顾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