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要闻 > 正文
更公平更优质,高标准建设教育强省
——全省教育工作会议释放强烈信号
2022-02-19 08:14:00  来源:新华日报  

2月18日,2022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在南京召开。会议全面总结2021年全省教育事业发展情况,深入分析当前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形势任务,部署2022年全省教育重点工作。会上,校园安全、“双减”、内涵式发展等一系列热词释放出强烈信号——高标准建设教育强省,2022年,江苏教育将更加公平、更加优质。

“稳”字当头,确保导向和校园安全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全面落实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的开局之年。各地各校要对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学习贯彻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作为首要任务、第一议题,持续推进新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师生头脑。”省教育厅厅长、省委教育工委书记葛道凯说。

切实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更加充分地发挥各级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落实推进作用。今年,继续做好民办高校党组织书记选派工作,全面推进高校三级党组织强基创优,积极稳妥推进中小学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贯彻落实。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全面提升思政课质量。

为防范校园安全稳定风险,我省高质量开展平安校园建设,坚决防范消防和实验室安全风险,构建起实验室危化品闭环管理机制。要坚决防范校园食品安全风险,做好每天1次的常规自查和每月1次的全项自查,对排查出的隐患逐条形成清单、逐项建立台账、逐一制定整治措施,明确解决时限。

“双减”,今年国务院和省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将其列为教育督导一号工程,围绕校内“轻负担、高质量”,各地各校要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作业管理水平和课后服务水平。要着力巩固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压减成果,加强校外培训机构收费管理和预收费资金监管等。要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工作,重点研究解决财政经费投入、教师编制等问题。同时,稳步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各地各高校会出台配套落实举措,加快建立教育评价的新范式新标准。

基础教育公平有质量,高校突出内涵式发展

葛道凯表示:“2022年,基础教育会更加注重公平有质量。”

学前教育方面,坚持普惠健康,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不断提高普惠性幼儿园公益保障水平,深入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义务教育方面,坚持优质均衡,全面实施新一轮义务教育薄弱环节和能力提升计划,启动优质学校建设,推动更多地区创建成为国家和省级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坚持多样特色,深入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和教学改革,启动开展首批高品质示范高中评估认定。

职业教育注重提升适应性。各地各校要适度超前做好专业布局,撤并淘汰供给过剩、就业率低、职业岗位消失的专业。

对于高校,2022年,将内涵式发展放在突出地位。我省推进人才培养的适应性调整,严格学位授予标准、毕业要求,加快培养紧缺人才。推进一流应用型本科建设,实施“六大计划”,深化产教融合。加大高校科技协同创新力度,锚定我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13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和50个特色产业链的共性关键技术开展协同攻关,增强共性核心技术供给能力,加快协同创新成果向实体经济转移转化等。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推动学校与地方成立联合创新中心。要做好就业创业工作,2022届我省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将超过66万人,较上年同比增长10%以上,各地各高校要严格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推动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破解“城镇挤”,解决“乡村弱”

精准构建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要加强体育美育,各地各校要开齐、开足、上好体育美育课程,广泛开展体育美育实践活动。要加强劳动教育,各地各校要深入实施劳动教育和社会实践“百千万”工程,深入开展中小学实验教学合格行动计划,全面提升中小学实验动手操作能力。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拿出硬招实招扎实做好相关工作。

对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破解“城镇挤”,解决“乡村弱”成为精准选项。葛道凯说,着力破解“城镇挤”,就是通过新建改扩建,以及利用闲置教育资源等方式,把城镇教育资源紧缺问题解决好。解决“乡村弱”,就是通过完善强校带弱校、城乡对口支援等机制,不断加强乡村学校建设,提升农村教育质量,给予农村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与此同时,构建发展型资助育人新机制,着力保障“资助准”。今年各地各校要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加快教育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提升,深化名师空中课堂、城乡结对互动课堂、网络名师工作室等建设应用和“升舱”改造,努力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有更智慧、更优质、更均衡的教育。

为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支持高水平大学办师范,提高师范生培养质量,为切实减轻教师负担,涉及学校的各类检查、考试与评比活动,均建立目录清单制度。特别是“双减”背景下,要统筹做好教师的减负减压工作。加强教师队伍管理,狠抓中小学优秀教师无序流动问题。对于高校,要用好人员总量和岗位设置管理政策,促进资源向教学科研配置。要造就人才集聚高地。各地各校要广开门路引进人才、想法设法培养人才,进一步加大“苏教名家”和江苏特聘教授培养力度。

本报记者 郑 焱

责编:王紫荆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