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要闻 > 正文
以成人姿态,迎接青春挑战
18岁成人礼“邂逅”高考倒计时100天,老师家长勉励高三学子——
2022-02-28 07:57:00  来源:新华日报  

“十八而志,大任始承……”这个周末,不少高中为高三学生准备了一场仪式感满满的成人礼。在“高考倒计时100天”的节点上,老师和家长温情勉励孩子们“以成人的姿态迎接青春挑战”。

高考备战中的成人礼,叩响梦想大门

“那年,你16岁,南京一中,开启中门,迎你揽入温暖的怀抱。如今,你18岁,南京一中,开启中门,送你奔向梦想的远方。”2月27日上午9:58,南京市第一中学举行2022届18岁成人仪式暨赢战高考誓师大会,伴随着18声钟响,成人门打开。学校老师们站在“求真”石前和成人门两侧,共同迎接2022届651名高三学子。

南京一中全体高三教师朗诵《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这首诗的作者是高三(11)班的班主任、语文老师周超,在悠韵的古风中,全体高三老师为学生送上了谆谆寄语与祝福。“十八岁,是心怀家国,志存天下!十八岁,是把祖国的需要与自己的专业选择紧紧联系在一起!十八岁,是‘清澈的爱,只为中国’!”南京一中高三(4)班史晨宇说。

2月26日下午,南京市第十三中学举行了“十八而志,梦想以行”2022届成人仪式暨高考百日励志大会。在典礼正式开始前,高三学子们穿过成长之门,班主任和任课老师为他们戴上高考冲刺的幸运手环。“祝你生日快乐……”伴着生日歌,校长陈锋推着生日蛋糕走进会场,与学子庆祝他们的成人礼。十三中还为每一位高三学子准备了一个成人福袋,包括百日计划本和定制状元笔等,状元笔、成人福袋的蓝色都来源于十三中校徽上的星空蓝,寓意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父母的亲笔信,让高三学子红了眼圈

2月26日,南京市第九中学2022年成人仪式暨高考激励大会上,高三(1)班的赵翼凡收到了爸爸给他写的亲笔信。“孩子,‘成人’意味着你们长大了。从今天起,你们要通过自己的眼睛和智慧去看世界,要为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承担后果,‘责任’二字将由此伴随你一生……”身高一米八的小伙儿看到爸爸的话,眼圈红了。

在追梦的路上,总有父母相伴。“翻开微信,三年前妈妈们的热泪盈眶还记忆犹新。现在我们又迎来了另一个更为重要的节点……孩子们,不用担心,我们会是你们永远的温暖港湾、坚强后盾!”作为家长代表,南京九中高三(2)班刘晟浩的妈妈给同学们送上祝福,“你们即将面临人生最关键的考验——高考,之后你们将走上完全不同的生活道路。但不管如何选择,我都希望大家付出自己全部的努力。只有把汗水变成珍珠,才能把梦想变成现实,而你们也会慢慢成为更好的自己!”

台下的同学们也收到了父母的亲笔信,看完信,很多同学和父母都情不自禁地落泪。南京九中每位高三班主任给班上学生送出的成人礼都是一本宪法。由高三(9)班刘毅领誓,学生们大声读出青春的宣言:“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十八岁成年之际,面对国旗,我们庄严宣誓:以虚心对待知识,以恒心对待学习;以诚心对待他人,以孝心对待父母;以热心对待社会,以忠心对待国家;用自己日渐坚实的臂膀担负起家庭社会的责任……”

且听“师长说”:奇迹的另一个名字叫拼搏

作为教师代表,南京一中高三老师周超勉励同学们:真正的成人应是一种心智上的成熟,要懂得不断地修德、完善自我。“成人”是指成器、成才,完善自我、担起家庭的同时,还要努力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想要成人,就必须刻苦努力,不可安逸自在;想要成人,就必须勇敢担当,不可退缩懈怠。

12年的努力,将要在100天后检验成果。南京一中校长朱焱表示:“这三个月确实可以做很多、改变很多、收获很多。相信这100天,是可以创造奇迹的!奇迹的另一个名字叫拼搏,我还愿意再加一个形容词——100份的拼搏。”

“大家要清楚明白的是,往后在哪里或者去往哪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今天的你有多努力。”南京市第十三中学校长陈锋针对“100天的冲刺学习”提出建议:一、坚定的信念是成功的首要条件;二、付出才有回报,天上不会掉馅饼;三、认认真真地回归课本;四、规范答题。

2月26日,“十八明理更进一步,百日弄潮闪耀中华”南京市中华中学2022届高三成人礼上,视频《高三写真集》带大家回味难忘的高三生活,激励大家成为更好的自己。中华中学校长徐飞为同学们的成长之路、拼搏之旅指点方向:“我们如何战胜这些挑战呢?概括说来就是:以成人的姿态迎接青春挑战。要有强大的心智,要有非凡的胸怀,要有更崇高的爱。在这个奋斗、拼搏的过程中,你们一定会体会到身边无数细微、隐形的爱,它们来自于整个社会、这个校园、你的老师、你的父母,它们将会给你注入源源不断的能量,帮助你渡过一个又一个难关!”

本报记者 葛灵丹

通讯员 刘悦 涂珊珊

责编:黄慧敏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